■傅杰
传统冶金工业图片来源:昵图网
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条款中写道:“实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作为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载体,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体制。
近60年的发展历史证明,这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科技创新体制,它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世界特色。推动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
实践特色
我国冶金、机械、材料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工人,从“二五”到“十一五”,经过五十多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在钢铁冶金第一线的普通教师,笔者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这一时期发展的历史。
1960年前后,北京钢丝厂,在当时的北京市委指导支持下,与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冶金研究所产学研结合,突破了外国的技术封锁,发明了三相有衬电渣炉和有衬电渣炉冶炼+电渣重熔的“双电渣”技术,生产了国家急需的电热合金新产品,为国争了光。
20世纪70年代,北京钢铁学院朱觉教授及其团队依靠产学研相结合,在上海重型机器厂创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200吨电渣炉,满足了秦山核电反应堆对大锻件需求,为我国核电自主化发展作出了贡献。我国200吨电渣炉成为国际公认的两个成功的最大电渣重熔炉之一,获国际奖。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与上钢五厂、大冶钢厂、石油部北京设计院、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抚顺炼油厂等单位产学研用结合,研究成功大型烟气轮机涡轮盘,为炼油厂回收高温烟气能量起了显著作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理论成果被评为第四届国际高温合金会议的最佳论文。
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北京科技大学与珠江钢厂、钢研究总院、中集公司产学研用相结合,提出钢综合强度控制理论,开发了400MPa级HSLC钢、高强度集装箱板,珠钢成为世界上最大集装箱板生产基地,产量曾占世界集装箱板总量的1/4。开发的钛微合金化集装箱板,使集装箱的重量减轻了15%,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理论成果入选“2003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实践表明,在“政”的指导下,产学研用相结合,促进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
理论特色
(1)创新类型与创新主体。钱伟长先生在谈创新时指出:有三类创新,即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基于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的应用创新。而国内一些专家强调工程创新或技术创新,包括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工程创新或技术创新即应用创新。不同类型创新,创新主体不同,工程创新或技术创新,以发展产业为最终目标和核心任务,企业可以是主体,但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主体就可能是高校或者科研院所。科研院所可以企业化。高校也曾将校长、教师称为老板,以获得科研经费作为衡量教师业绩的标准的企业化倾向,但最终证明高校不能企业化。国际上许多作出重大理论创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都出自高校。这说明对基于基础研究的理论创新主体是大学。因此,企业是主体,不适合所有类型创新。
(2)科技与政治经济相结合的重要载体。企业是主体,市场为导向,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两个共同的特征:其一,作为主体的企业追求利润,老板要赚钱,参与市场自由竞争;其二,在供求与市场关系上,产品供不应求则市场兴旺,企业容易赚钱,产品供过于求则市场疲软,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不容易赚钱甚至亏损。
如果一个企业,以及为企业提供咨询的专家,只考虑国内外市场有多大、蛋糕有多大,而不去分析企业本身条件、企业能够占有多大市场、切分多大一块蛋糕,则必然导致盲目发展,产能粗犷扩大,最终导致整个市场产能过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突出了“政”的地位与作用。 “政”主要是通过国家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方针政策、法律、规划和指导思想及领导同志的直接指导等来实现党和国家对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引导。
产学研用各单位的特点与作用不同,任务不同,但目标一致。产学研用相结合,对于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可能不一样,但产学研用各单位,都要按照“政”的正确引导开展工作。
在产学研创新团队中增加一个新的创新元素“用”,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思想指导的必然结果。因为用户最了解产品的市场需求,产学研用结合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商业化。避免产品供过于求、产能过剩。
政产学研用相结合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政府要处理好和市场的关系,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发挥政府作用。企业既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以市场为导向,参与市场竞争,但又不能只考虑企业效益、单纯追求利润,而是要在党和国家的正确指引下,既考虑国家的利益,又考虑企业效益。对于航空、航天、舰艇、核能等战略和命脉产业,市场对产品数量的需求量不大,规模效益不高。以致我国各大特殊钢厂规模较小的特种熔炼都曾有所萎缩。对于这些产业,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量投入,正因为如此,在这些战略和命脉产业领域,我国今天才能具有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也充分体现了“政”的主导作用。
政企分开,不等于企业不要政府的指导和引领,这是中国特色新型科技创新体制的重要体现。
民族特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创新历史,四大发明和古代钢铁冶金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对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只是由于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束缚了科技的发展,近代我们落后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90多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从“二五”至“十一五”近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多年的发展,全中国人民努力奋斗,改革创新,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两弹一星”,航空航天技术的成就举世瞩目,在现代电冶金技术科学方面有所创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核电、海军装备也会成为世界一流。
世界特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体制”,是中国人民的一笔科技财富,同样对世界其他国家适用。不同国家有不同政体,“政”起引导作用是一致的。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最好地引导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我国与世界强国之间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全国人民共圆中国梦!
产学研用联盟
从2009年,科技部为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颁发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实施办法(试行)》文件以来,全国成立了3000多个不同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总结正反两面的经验,笔者建议:
为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与实施产学研用联盟。该联盟围绕科技项目,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产业链的纵向联盟,参加联盟的单位互利共赢。联盟成立一个组织委员会和一个指导委员会,体现“政”的引导作用,下设一个专家委员会,发挥老中青专家的咨询作用,由联盟组织委员会主任聘请秘书负责日常工作。
作者简介:
傅杰,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报》 (2014-02-14 第7版 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