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
企业家要做敢说话的阶层
2月10日,王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有经商的传统,但中国的商人对自身身份定位一直不统一。一直到今天,思维方式是不独立的,我们有依靠性,就是官商勾结,这是我们现在很大的问题。
他认为,现代企业首先要确定独立人格、独立性格,光做一个人是不行的,还要做一个阶层,要敢说话。“比如说我不能说工商阶层不犯罪,犯罪该判刑判刑,但就是被执行死刑的人也要尊重人权,也要给他一个跟家属见面的机会。如果连一个生命在他死之前的权利都不能得到保证,还能谈到什么其他保证?”
刘宁(四川凉山某县2006年理科状元):
世俗生活很无聊
8年前,刘宁以近650的高分成为凉山某县理科状元,并考入中科大。而最近,他却被55岁的父亲辗转在一家网吧里找到。
“如果找不到喜欢的工作,我宁愿不工作。”早在2010年就已毕业的刘宁四处流浪,曾问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除夕则只买了零食在网吧度过。“找个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我觉得很无聊很没意思。”
钱建新(5年申请经适房未果的北京土著):
我的经适房到底在哪儿
36岁的钱建新从2008年开始申请保障性住房。如今,他成为北京保障房历史上第一个为了获得信息公开,走上法庭状告政府的申请者。“轮候五年,没有摇号,没有信息,只好状告政府。”
在法庭上,钱建新再一次说出自己的恳求:“一直以来,面对北京疯涨的房价,我都感谢政府为老百姓提供的购买保障房的机会。但从我个人来说,已经等了五年,现在只想知道经适房的真实情况:房子究竟有没有建、已经分配出去的房子给了谁、我的房子到底在哪儿……这些信息决定了太多的人生选择,而且这对于轮候者本应就是被公开的信息。”不过,最终法庭还是判钱建新败诉。
李东生(TCL集团董事长):
“中国模式优于欧美”提法有点公主病
在日前举行的“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四届年会”上,李东生表示,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欧美金融危机之后,很长时间内所谓“中国模式”提法是比较多的。我觉得这种提法有点公主病,“我们自我感觉太良好了,觉得中国这种模式要比欧洲、比美国更能应对危机”。
他认为,从经济表现来讲,这是无疑的,中国经济在过去10多年的表现在全球绝对是领先的。但我们要看到确实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资源配制的合理性、效率性。过去,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靠出口、投资、消费。这两年出口基本上是很难有贡献的,消费拉动有,但投资拉动更大。不过,这种政府主导的投资虽然带来大量的资源投入,但资源投放的效率是很低的。
张浩(河北省张家口市下属某县县委干部):
虽有抱怨无勇气辞去公务员职务
张浩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相较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基层公务员的福利水平应该属于中等偏下。他感觉到,身边不少同学的收入已经逐步超过了自己。“尤其是一些在私企干的,效益好的时候,年终奖一次就发好几万元,这个是我没法比的。”
但是羡慕归羡慕,一番纠结过后,张浩还是选择“坚守”。“出去闯荡可能效益高,但风险也大。相比较而言,公务员还是很稳定的,基本能实现旱涝保收,不过也别指望挣大钱。现在考公务员还是很难的,谁会轻易辞职?至少我没有这个勇气。”
王丽梅(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副会长):
单方面的高福利会制约地铁后续发展
北京地铁票价即将调整的消息,最近引发广泛关注。很多人对于2元票价时代的终将结束表示遗憾。王丽梅认为,人们习惯了低票价带来的高福利,所以很多人从心理上不愿意地铁涨价。“当初收2元钱的时候,是考虑到当时的线路长度。现在线路一直在增加,过去的价格与现在已经不匹配了,因为线路和资源、人力是配套的。当线路增加时,运营成本也比过去翻了一番。”
“衡量福利的标准是可不可持续。”王丽梅的理解是,无论是公交福利还是其他福利,都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如果福利与经济社会服务发展不匹配的话,会产生抑制作用,从公共管理角度讲,单方面的高福利会制约地铁的后续发展。
冯钺(中国社科院学者):
中国不存在什么富人移民潮
中国富人的移民动向引起世界关注。2月12日,冯钺对媒体表示,中国不存在什么富人移民潮。
他说,中国虽然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但从现代化国家的意义上讲,我们还是很年轻的。美国虽然只有200年历史,但比我们老道多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社会急剧变化,真正富起来也就是一二十年的事,老百姓和官员的心态都还在继续完善,社会各个阶层,从政府到强势利益群体再到弱势群体,对自身社会责任的认识也在完善过程当中。富起来的时间太短,社会阶层自身定位都很模糊,大家有很多情绪化的想法,加上互联网的推波助澜,好像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
张子浩(杭州市民):
不要让WiFi代替了亲情
今年春节,张子浩65岁的母亲为了孩子回家上网方便,特地装了宽带路由器。母亲的这一举动反而让儿子张子浩羞愧不已。
他告诉记者,以前为了躲避长辈们的唠叨,回家大部分时间也是低头看手机、玩iPad,找到WiFi信号就像找到了组织。
“其实,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亲情也是一个无线网络,吸引着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他希望通过自身的遭遇,提醒和他一样被新兴社交媒介深深影响的年轻人:晚年的父母,希望的不过是和子女好好聚一下,这就是最大的满足。“多陪父母,不要让WiFi代替了亲情。”(闫洁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4-02-14 第3版 一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