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2-14
选择字号:
成果集装箱
 
科学家揭秘火山灰下的中国“庞贝城”
 
科学家曾在中国辽宁省早白垩世湖相地层中找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恐龙、哺乳动物和鸟类化石。近日,南京大学副教授姜宝玉等在《自然—通讯》杂志发表论文指出,新数据显示,这些“藏品”有个“可怕”的起源:这里是一个动物的“庞贝古城”,火山喷发释放的气体和火山灰“制造”并保存了这些化石。该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何热河生物群能保存上亿年而不腐化。
 
研究揭示比目鱼性别决定及底栖适应机制
 
日前,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破译了迄今为止首个比目鱼——半滑舌鳎全基因组序列图谱,从而揭示了半滑舌鳎性染色体起源机制和比目鱼底栖适应的分子机制,同时为后续半滑舌鳎的遗传改良、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该成果近日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
 
催产素调控感觉皮层早期发育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的科研人员在最新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在发育早期感觉经验依赖的感觉皮层跨模态可塑性,并揭示催产素这种由下丘脑分泌的神经肽是介导该跨模态可塑性的关键分子。近日,该研究在线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杂志。
 
专家认为,这对进一步解析孤独症的致病机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科学家通过转分化
 
获人限制性神经元前体细胞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团队,日前将人类成纤维细胞直接转分化成为神经元限制性前体细胞。分化后的细胞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量增殖,并且仅特异分化为神经元,而不会产生胶质细胞。该技术将可能为采用细胞替换疗法治疗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一个新的细胞来源。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生物化学》杂志。
 
研究发现新的白血病抑癌基因
 
我国科学家近期主导研究发现了一个在急性白血病病人中有较常见突变的抑癌基因,并且揭示其功能异常与多种不同致癌基因之间的协同作用。该研究为研发白血病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重要基础。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遗传学》杂志。
 
该研究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教授程涛、竺晓凡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所研究员王前飞等率领的多个团队合作完成的。
 
科学家用CRISPR技术
 
建立血管性血友病小型猪模型
 
由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周琪领导的研究团队,日前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了vWF基因敲除猪,从而建立了血管性血友病的小型猪模型。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研究》杂志。
 
业内专家认为,该研究为利用猪为对象快速建立基因修饰的动物模型提供了新的途径,将对家畜疫病与人类疾病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方法研究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选自《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报》 (2014-02-14 第3版 一周国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给宋代古船请来现代“医生” 可控飞行的最小无线机器人问世
胶原蛋白如何“钉”在一起 中国科学家提出捕捉透镜引力波的新方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