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长安 杨司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2-25 5:26:28
选择字号:
“融通教育”打造创新基地

 

■本报记者 高长安 通讯员 杨司晨

“把课堂搬到生产车间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创新课程教学方法、‘融通教育’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互补互融……”12月23日,河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长赵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近年来,该学院不断创新方法,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服务的创新基地。

10月的一天,该学院教授王永清带领学生来到位于保定的河北沐天太阳能公司。这些学生不是到企业参观,而是走进车间进行实践操作。

“把课堂搬到车间是我们教学体系中一个环节,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赵杰介绍说,这样的教学体系也促使学生更早实践,更早出成果。

让学生走进企业仅是一个方面。近几年,学院还注重引进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回校任教。“引进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任教,让他们把更多实践经验传递给学生。”该学院党委书记张锁良介绍,今年学院将8名教师送到企业去进修,鼓励老师承担横向课题。

除了将教师“送出去”,该院还联合其他机构,构建协同创新平台。

“我们学院的医工交叉研究中心是河北大学构建的十大协同创新平台之一。”该学院副院长刘秀玲介绍,近年来,该中心在国内率先开展数字医学领域的研究,承担了省级以上纵向科研项目22项,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其中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

近年来,随着专业的实用性和自身利益的加强,学科之间天然、必须的联系逐步遭到破坏,由此引发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上的一系列问题。在该学院,融通教育使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间互动、互补、互融。

“‘两个课堂’教育就是把学校课堂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把系统内各要素通过联系、渗透、互补、重组综合起来,形成合理的结构,发挥整体的最大功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赵杰介绍,近五年来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7%以上,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100%。

《中国科学报》 (2014-12-25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科学家创有机小分子催化新纪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