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2-23
选择字号:
两大阵营分化仍是基本格局
——利马气候大会评述

 

图为利马大会现场专家在争论。

■王克

加时三十多小时的成果

12月1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利马大会经过30多小时的加时,在谈判各方妥协的基础上,通过了“利马气候行动倡议”。本次大会的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四点:

第一, “利马气候行动倡议”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包括重申了公约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强调2015年协议应以平衡的方式涉及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开发和转让、能力建设以及行动与支持的透明等问题,督促发达国家缔约方为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尤其是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缔约方开展较大力度的减缓和适应行动提供资助,同意各缔约方在“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中纳入适应方面的内容,并重申了继续落实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损失与损害华沙国际机制。

第二,大会重申各国要在2015 年底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前尽早提出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并初步明确了2020年后各方 “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所涉及的信息。

第三,大会就加速落实2020年前“巴厘路线图”成果和提高执行力度作出了进一步安排,并督促各缔约方尽快批准并执行《京都议定书》多哈修正案。

第四,大会产生了一份巴黎协议草案,细化了减缓、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透明度等各项要素的内容,作为2015年谈判起草巴黎协议的基础,推动谈判转入更加实质性阶段。

达成协议殊为不易

本次大会几经反复,最终能够达成协议殊为不易。大会最初由德班平台特设工作组两位联合主席抛出的决议草案由于没有平衡反映发展中国家要求而被强烈反对,未获批准。而在谈判濒临破裂的最后时刻,在大会主席暨东道国秘鲁政府环境部长比达尔和谈判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协议草案经过大幅度修改。最终通过的上述成果文件,内容相对平衡,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诸多诉求,因此发展中国家总体表示满意。而欧盟等发达国家着眼于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认为利马大会作为2015年前的关键一站在最后时刻能够达成协议本身即是成功,可为巴黎气候大会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利马气候会议在重建各方互信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由于9月份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成功举行和11月份《中美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发布,国际社会对利马气候大会乃至2015年顺利达成巴黎协议普遍抱有乐观的态度,有较高的预期。而利马气候大会在一些关键性问题上仍然存在着巨大分歧,最终通过的决议力度也与各方预期有不小差距,因此一些国际组织尤其是非政府组织,对本次会议表示失望。这也表明气候谈判的复杂性并预示着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将面临艰巨的挑战。

待解的问题

悬而未决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包括:

第一,在“巴黎气候协议”是否以及如何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虽然历次气候大会都不断重申公约下的这一基本原则,但是发达国家仍然在不断地试图重新解读乃至颠覆这一原则。在巴黎协议草案中,除了坚持公约的既有提法,还有两种提法分别是“与时俱进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原则”和“持续到2020年以后的经济和排放变动趋势以便逐步提高减排力度”。

第二,“巴黎气候协议”的可能法律形式。“德班协议”提出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在公约下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的一项议定书、另一法律文书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议定成果。但是最终的法律形式仍未明确。由于美国的参与至关重要,因此国际社会还需要考虑采用何种法律形式以便避开美国国会的否决,以免重蹈《京都议定书》的覆辙。

第三, “巴黎气候协议”中减缓、适应、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各要素如何体现平衡原则,尤其是减缓之外的各项要素如何避免被弱化。

第四, “各国自主决定贡献”中如何包含减缓之外的其他内容以及相应的评估标准和程序。

第五,各国减排目标是遵循自上向下还是自下向上的原则确定。

第六,发达国家如何落实“坎昆协议”中确定的2020年提供1000亿美元资金承诺的明确计划。

第七,如何落实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损失与损害华沙国际机制。

虽然国际气候谈判已经分化为多股不同的力量,但是从利马会议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大阵营的分化仍然是基本格局。11月份中美签署联合声明以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在气候谈判中的可能立场和角色有一定的忧虑。而利马会议则见证了中国的理性、务实、坚定和建设性作用以及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这一团结姿态对于应对即将到来的艰苦谈判至关重要。

最后,中国宣布到2030年左右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在利马会议期间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以及宣布建立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等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已经通过扎实推进国内应对气候变化的各项工作为国际气候进程注入力量,并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制,这也将有助于推动全球格局的再平衡和新型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这是国际社会在巴黎气候大会之前对中国的期待,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的重要体现。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报》 (2014-12-23 第6版 能源)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