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2-19
选择字号:
书生e见

 

反思人类的作为,消失的亚马孙雨林,透入土壤深处的重金属污染……生存环境恶化让人悲观,逃离地球是好办法吗?现代科技的局限性让人失望,破坏后逃离,难道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科学技术给人类的最终结局吗?我们为什么要逃离地球去太空流浪呢?我们还是先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吧。

——徐耀《谁带人类穿越星际》

(http://blog.sciencenet.cn/u/ICF2009)

人类作为地球上一个物种,与所有其他物种一样,都在尽力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以延续自身。人类只有对自然心存敬畏,尽最大努力控制自身行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不必要消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才有希望。“人类中心主义”的任何变体意识,带给自己的只会是绵延不尽的危害。

——戎可《敬畏自然·世界上最后的花鼠》

(http://blog.sciencenet.cn/u/squirrelroco)

培养研究生的目的不是发表SCI论文。培养研究生的目的是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和素养。如何判断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和素养?一般需要完成并通过规定的课程学习,独立完成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发表SCI论文只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方面。

——王德华《研究生发表论文获学位的规定具潜在的危害性》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我们的经济已经不差了,但为什么国内那么多富人,就没有人去办好大学,尤其是一流的大学出来呢?什么时候我们的教育和人文精神冲到前面,我们也就真正实现了大国的风范与地位了,到时候也就能输出我大国的教育培训和文化理念了。

——吕鹏辉《顺访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感受与思考》

(http://blog.sciencenet.cn/u/Sibiling)

美国大学也采用量化指标,但其前提是详尽的申请材料、校内外专家的细读精审,对学术、教学、服务实质性贡献的考量,有申请人长时间在同行中建立的声誉和专业化的评价作为基础。而我们所采取的量化指标几乎只剩下刊物名称、影响因子、篇数、经费这几个数字,职称评定委员会用于每个申请人的时间大多情况下是以分钟来计算的。在这一切的背后,我们所缺少的似乎不只是学术精神。

——徐旭东《美国大学对教师的分类评价标准》

(http://blog.sciencenet.cn/u/xuxihb)

(王剑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4-12-19 第2版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