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文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2-19
选择字号:
让孩子在合适的时间读合适的书



 

《中国人阅读书目》(1~2册),朱永新、王林主编,新阅读研究所研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中国人阅读书目》(3~4册),朱永新、李希贵主编,新阅读研究所、北京十一学校研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本报记者 张文静

提起孩子应该阅读的图书,不少家长可能会脱口而出“四大名著”或者《安徒生童话》,可是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书可挑选,什么样的书又更适合孩子当前的年龄,相信不少人会为此感到困惑。

事实确实如此。在我国,这些年每年出版的图书有近40万种,其中少儿读物约4万种,长销的书还有数十万种。在这样浩如烟海的图书中,究竟哪些书最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阅读,确实是让人头疼的问题。

在阅读重要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的当下,如何科学地选择图书就成为了当务之急。人们需要一份系统、权威、科学和公正的阅读书单,而这也是《中国人阅读书目》编写人员编撰这套丛书的初衷。目前,该套丛书已经出版了分别针对幼儿、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四本基础阅读书目,每本书目介绍了100本适合此年龄段群体阅读的图书。

对于该书目的特点,该丛书副主编朱寅年强调了其基础性。“所谓基础阅读书单,是指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最应当阅读的100本书,这是最低的阅读量。”朱寅年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说,“这些书在层次和主题结构上比较均衡,可以增强孩子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素养。在此书目的基础上,不同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延伸阅读。所以,除了推荐理由、故事概要和阅读建议外,我们还对有些书增加了延伸阅读的推荐。”

正由于是为孩子提供打基础的阅读书目,所以编写者更为谨慎,要保证其科学性和系统性。为此,该丛书编写委员会邀请了百余位来自科学、文学和人文等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历时三年,在经过十几次修改后终于完成了这份书目。

“最初觉得做书单应该很简单,但一旦按照各种原则去做的时候,发现还是挺难的,特别是这种基础书目。”朱寅年介绍说,在成书的过程中,参与的专家多次开会讨论。书目出来后,他们还不断地向研制组之外的专家征求意见,最后还举行专家论证会。

“我们还与腾讯网进行合作,将初步编写的书目公布在网络上,让大家投票,每次都收回十几万份数据进行分析。”朱寅年介绍说,“此外,我们还进行实际考察,找一些不同地区和层次的学校,让学生试读。如果某本书只有一些阅读素养较好的孩子能阅读和理解,也是不行的,我们要推荐的是适合大多数孩子的书。”

除了区分年龄段外,编写者还注重主题结构的均衡。“这些书分为科学、文学和人文三大类,每一类中还要再选主题,包括爱、感恩、责任和勇敢以及环保、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等重要的主题是必须要有的。每一类主题都有一到两本最好的、最适合该年龄段群体的图书推荐给大家。可以说,‘营养价值’比较均衡。”朱寅年介绍说。

在书目研制过程中,除了基本的理念和原则不变外,编写者根据不同年龄段群体的特点,也会有不同的侧重。“以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来说,我们首先关注的是推荐作品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观,要追求至真、至善和至美。”朱寅年说道,“同时,在选择图书时,我们要既尊重孩子的兴趣又强调书目的引导性,既尊重市场的选择又强调作品的经典性,既关注作品的趣味性又强调作品中形而上的思考,既凸显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要强调孩子作为世界公民所具有的现代观念,既强调共读、共写、共同生活又尊重孩子的自由自主选择。”

“我们面对的毕竟是孩子,这些书不能违反对教育规律和孩子的心理状态,我们重视孩子在其中的参与度,目的是要使孩子与老师、家长共同走进阅读中去。”朱寅年希望,通过列举出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书目,并注重孩子成长过程中书目的衔接,这套《中国人阅读书目》能够形成一张网,让孩子能在合适的阶段读到最合适的书,“把最美妙的图书给最美好的年纪”。

 

《中国科学报》 (2014-12-19 第10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