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2-12
选择字号:
走出身份社会的阴影

 

■王卉

最近,杭州图书馆因向拾荒者开放,获赞“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杭州图书馆自2003年开始推行免证阅览的开放制度以来,拾荒者、民工入馆早已是常态现象。但每到年末,这件事都会再一次成为新闻,被热炒一番。这也反衬出,在我们的社会中,身份平等、对弱势群体尊重的理念,在现实中依然是稀缺物。

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各类公共空间由政府财政支持,经费来源于税收,向所有公众开放是应有之义。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入馆阅读,这些拾荒者的高度自律,也让工作人员和读者深受感动。杭州图书馆馆长褚树青说,洗干净手再看书,该馆并没有这个硬性规定,倒是乞丐和拾荒者群体中的不少人,看书前会主动洗手。

杭图最初推行免证阅览制度时,也曾面临过一些质疑,但随着观念的逐渐开放,如今社会对弱势群体、边缘人群的关注和包容度已逐渐提高。

尽管如此,杭州图书馆为流浪汉和拾荒者们打开一扇门,未必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在新闻报道里,有人对他们的体味皱起眉头,甚至投去嫌弃的目光。也曾有读者抱怨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说,“我们没有权力撵走哪一个人,但是您有权利换个区域”,建议有意见的读者换个其他的地方去坐,这也体现着对双方的尊重。

褚树青认为,公共图书馆在本质上便带上为弱势群体服务的属性。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图书馆可能是唯一可以消弭与富裕阶层之间在知识获取上鸿沟的一个重要机构。

知识改变命运,对有钱人适用,对一无所有的穷人更适用。所以,穷人更迫切地需要公共图书馆向他们敞开大门。

公共图书馆的基因里有这样的理念与传统,它滋养民智,崇尚思想,而弱势者是这场文化重建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从这一层面来讲,为这些社会底层的弱势者提供机会,使之成为拥有健全心志、丰盈思想和自由灵魂的责任公民,意义尤为重大。

博尔赫斯说,如果真的有天堂,那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图书馆是什么模样?它既象征知识和真理,更传递着平等和开放。天堂是一个无限温暖与光明的想象,在那里,没有身份贵贱之分。

尽管杭州图书馆为弱势人群提供了平等阅读的空间,但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中依然存在大量显性和隐性的身份歧视,例如前不久曝光的武汉公交司机赶农民工下车乃至追打农民工事件。

还有大家熟知的另一些现象:去某个高档小区,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去的话,就可能被挡道,但开车去的话就不仅可以通行无阻,还能收获门卫的“庄重敬礼”;在更多的公共空间,“闲杂人等不得入内”这类提示牌,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

这些现象折射出身份观念在我们的社会依然根深蒂固。

平等、包容、博爱、尊重,这是普罗大众包括城市管理者该有的共识。这良好文化的浸润与价值观念的同化更需要自上而下的延展和推行,说到底,这不仅是个思维意识问题,更是个考验责任良心的命题。

社会进步到了今天,有些基本的公共设施是必须向全民开放的,这不是以身份地位的高低来决定是否有进入门槛,而是必须零门槛进入,这是一个社会是否足够文明的标志。希望也借此催发公共管理部门进一步还原更多公共场所的公益属性。

那些拒绝弱势群体进入公共场所的人不仅危害了别人的权利,也将危害自己的权利。一旦社会中有了“非常公民”,权利的平等就成了空谈,自己也可能在其他场合被拒绝。

城市之所以形成,原本正是由于各色人等的聚集,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的“机会”,创造自己的“价值”,最终成就一个个城市的繁花似锦。

尊重众生平等,才是真的进入成熟社会,也是更加和谐的社会。

一个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靠着许多人共同努力与推动的,要改善和提高社会边缘群体、弱势群体以及我们每一个人的福祉,需要全社会每一个单位每一个成员都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让我们早日走出身份社会的阴影。

《中国科学报》 (2014-12-12 第5版 思想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