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金武 通讯员 铁铮
12月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期间,“林业碳汇交易促进农民增收”边会召开,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负责人及其合作伙伴的代表,共同讲述了“林业碳汇交易促进农民增收”的故事,吸引了世界多个国家的关注。
来自英国、法国、尼日利亚、多哥、南非、苏丹、加蓬、秘鲁、韩国、博茨瓦纳、中国等20多个国家及联合国粮农组织、绿色气候基金等国际组织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研讨。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副主任、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李怒云主持了边会。
森林经营周期长,短期内没有收益,怎样才能帮助农民通过可持续经营森林获得收益,巩固林改成果?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组织林业部门、科技支撑单位、林权交易所等,开展了“帮助林农可持续经营森林增汇、出售碳汇减排量增收”的研究,建成了“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
该体系参照国内外自愿碳交易规则,同时考虑农民单家独户特点,研制了“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编制了“林业碳汇项目审定核查指南”,建立了碳汇减排量注册平台和碳汇自愿交易托管平台并在浙江省临安市开展试点,成功交易了首批42户农民经营森林的碳汇减排量。这个体系的内容和运行模式,成为当天中国角边会的重要话题。
按照“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的运行程序,来自政府部门、碳汇计量单位、审定核查专家,碳汇交易托管平台的代表组成了发言团队,完整展示了该体系科学规范、严格管控、环环相扣的项目规则和经验。演讲中,李怒云用一张图展示了整个体系的运行模式,临安市林业局副局长朱永军介绍了所制定的管理办法,浙江农林大学教授周国模介绍了颇具特色的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和碳汇计量情况。
此外,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武曙红介绍了林业碳汇项目审定核查指南行业标准;华东林交所董事长沈国华展示了托管初始登记、托管信息保存、碳汇交易流程以及托管变更登记等交易环节。依托上述交易体系,该试点项目开展了真实的交易、签约后,临安42个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产生的预估碳汇量,分别被中国建设银行浙江分行和公众以30元/吨的价格购买,实现了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成功交易。
李怒云介绍说,这一自愿碳汇交易体系,以促进农户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为目的,是帮助农民出售生态服务获利的有益探索,是通过林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举措,是贯彻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具体行动,是顺应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程涉林议题的科学实践。体系的研发和运行,为企业搭建了一个自愿减排、扶贫惠农的公益平台。企业购买碳汇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帮助林农实现了生态服务价值的货币化。这种交易模式,为林业生产周期长、短期内林农难有收益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创新的生态补偿模式,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农民收入、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多种效益,是企业和公众投身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地球家园的具体实践。
研讨会上,福建省三明市委常委、永安市委书记黄建平作了《发展碳汇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报告;中国低碳旅游推介委员会秘书长刘霞介绍了中国低碳旅游的倡导与实践;浙江省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雷海清也对温州的碳汇林业发展作了介绍。
本次研讨会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林业声音为主题。通过完整的故事演绎,向国际社会展示了林业碳汇交易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机制和成效。
《中国科学报》 (2014-12-12 第15版 纵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