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谷涌泉 韩忠朝 付小兵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2-12
选择字号:
干细胞与汗腺再生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谷涌泉、韩忠朝及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共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谷涌泉教授、韩忠朝教授和付小兵院士主编的《干细胞临床研究与应用》共27章,涉及干细胞在神经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糖尿病、骨关节病变、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等疾病中的研究和应用,既有先天性疑难疾病,也有后天的疑难疾病,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该书的撰写者目前大都是干细胞临床和基础研究的一线工作者,具有丰富的经验。希望该书能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起到指导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在科技部“十二五”专项规划中,以干细胞技术为核心的再生医学被誉为“继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后的一个医疗革命”。然而近年来,我国干细胞从研究走向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并不顺畅。

之前我们连载了9期由国家干细胞工程中心主任韩忠朝主编的《围产期干细胞》一书部分内容,向大家介绍了围产期干细胞的一些基础知识。自本期起,本版将连载由首都医科大学教授谷涌泉、韩忠朝及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付小兵院士共同主编的《干细胞临床研究与应用》一书部分内容。

■谷涌泉 韩忠朝 付小兵

皮肤作为人体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重要屏障,在日常生活及各种战伤(创伤、烧伤)中极易受到各种损伤因素的损害。当前,在临床上对皮肤损伤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自体(异体)皮肤移植术、外用表皮生长因子等创面治疗药物以及敷料应用等。这些覆盖创面、促进愈合的治疗措施虽然可以在皮肤受到严重损伤后达到完全封闭皮肤创面、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目的,但是皮肤组织原有的机构与功能却无法达到完全修复。

随着干细胞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干细胞疗法的逐渐推广,针对汗腺再生的各项基础与临床研究也逐渐成为干细胞应用的新领域。然而,丰富的汗腺细胞资源以及汗腺样细胞的获取成为汗腺再生研究的重要基础。目前,体外分离、培养汗腺细胞的技术方法多种多样,其分离效率差异较大。另外,在针对汗腺再生的各项研究中,诱导人BM-MSC向汗腺样分化及其在体修复损伤汗腺的技术方法已经建立;并且证实利用人自体BM-MSC能够再生出具有汗腺样表型特征的腺管样结构,而且再生的汗腺组织具有一定的分泌汗液的功能。但是考虑到BM-MSC来源于患者的自体骨髓,其目前应用范围主要集中于烧伤后期瘢痕整形的患者,该项治疗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局限。而烧伤、创伤作为我们日常生活及战场创伤重要的损伤类型,其发生具有突发性、紧急性等特点,如何找到一种不同组织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将其作为创伤救治早期修复、重建损伤汗腺新的治疗措施,成为我们汗腺再生研究领域中的巨大挑战。

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与论证,我们发现来源于胎儿分娩后废弃的脐带组织的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具有较大及稳定的来源,由于该类干细胞来源于人胎儿的脐带组织,其干细胞特性更接近于ESC,与成体BM-MSC相比,hUC-MSC具有更强的自我更新、增殖及多向分化潜能;并且免疫原性较低,具有异体移植治疗的潜能。因此hUC-MSC有望成为汗腺再生研究中的新的干细胞源。

目前我们的研究仍然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在共培养的条件下这种获得汗腺细胞表型的MSC是否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真正转变成了汗腺细胞;二是具有汗腺细胞表型的MSC是属于汗腺的分泌部细胞还是汗腺的导管部细胞等。这些关键科学问题的解决不仅对皮肤组织损伤功能性修复有重大的科学意义,而且对于干细胞再生医学基础研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关注的热点和希望解决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局部和全身应用成体干细胞对机体影响及细胞归巢、旁分泌、细胞分化与免疫调节机制、干细胞安全性方面的前沿研究也为严重皮肤损伤后汗腺再生的研究不断提供新的机遇和挑战,并且推动这项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日益更新。

栏目主持:赵广立

《中国科学报》 (2014-12-12 第15版 纵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