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裕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2-12
选择字号:
心身呵护是医疗市场新蓝海

 

■何裕民

何裕民

●中华医学心身医学分

会前主任委员

●中医肿瘤专家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在2014首届新民健康论坛上的主旨发言中,何裕民称:“作为一名医学研究者、一个临床医生、一位民营医疗机构的发起人和参与者,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一谈对医疗工作的一些体会和感受。”

心身失衡下的健康灾难

医疗是服务业,所以要了解客户需求。今天的门诊病人大多数不再是单纯的躯体疾病,更多的是综合疾病——既有身体、又有心理的问题。上海有关部门作过一项调查:临床50%以上有心理偏差,长期反复求治的慢性病患者中超过70%有心理偏差。这个数字是巨大的,需求有变化,对策就应有所调整。

20年前我还是一个年轻学者,对一件事特别想不通——上海大众的老总方宏自杀,而且他夫人还是位医生。当时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人要自寻短见?这些年来,我们经常看到媒体报道这样那样的自杀事件。为什么?他们有心身疾病的需求,我们没有给予关心,甚至没有感觉到,他们就走了。换句话说,这就是医生所必须关心的,这就是医疗市场的“蓝海”。

11月4日,Nature杂志封面文章讲到,抑郁症已成为今天最大的健康难题。其实,我们天天遇到这个问题。举个典型实例,某著名央企的20多位高层中,我熟识的有7位有严重的精神偏差或心身疾病,其中有的表现为严重的皮肤病,有的表现为精神心理性的严重肥胖(体重超重40%);还有四位是癌症患者,多数是压力引起的。大家看,问题严重不严重?

现在许多年轻白领也有很多心身问题:体检结果都很好,但就是一身的“毛病”。这实际上是心理偏差,心身失衡了,很快会出现一系列的健康灾难。

就我特别关心的癌症来说,癌症的确是躯体上的严重问题,但只要细细分析就会发现——我的数据库有将近两万个癌症患者——60%~75%的患者都曾带有不同的精神性、情感性问题。它不一定在起病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但一定是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上海和北京的癌症发病率是全国最高的(前2位),京沪在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上的人均发病率都很高,为什么?这不是单纯的体质问题、饮食问题,很重要的是生活节奏、精神压力、心理应激、个人对社会的适应问题。可以明确地说,在重压下,人们心身不堪重负。

心身问题中“心因”为主

我们做过一个“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做了15000人的大调查,发现今天人群的躯体症状,可以分成15大类,主要诱因却都是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可以表现出各种类型,初始诱因是社会适应、自信心、生存压力等社会问题。虽然很多症状表现出典型的躯体性,但实际上多是多因素的,可归之为社会、心理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用规范的统计方法处理及表达出来后提出了“心身共轭”理论,即心理、身体相互密切关联,互为结果;但心理对躯体的影响更大,更直接。

可见,今天城市人群有很大的呵护心身健康的需求。医生们一直关注身体上的问题,恰恰不应忽略作为源头的压力、适应能力、自我调适能力以及抑郁、焦虑等问题,及由此诱发的身体不适。

近年来心身学会上报道的研究进展表明,今天许多疾病和健康问题中,心身互动中“心因”占主导地位。在大城市人群中,健康问题起因于精神上、压力上以及生存方式方面的约占65%~70%,不再是单纯躯体性异常——当然结果表现为躯体性的。

心身综合防治需求巨大

时至今日,健康的关键已不是怎么吃的问题了,而是要关注心身健康、心身良性互动。多数慢性病都有心身互动的问题。是促使其心身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康复;还是刺激其形成劣性互动,让他病情加剧?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治疗技巧问题,更是一个市场的空间问题。这是无论民营还是公立医院都应该关注的健康重点,是可以开创出一片新天地的领域。

今天,民营医院的生存有困难、发展有争议。一些民营医院往往陷入一个怪圈:巨额的广告投入引来病人,然后要收回成本只能高价检查、卖高价药,但这样做影响口碑、影响回头客。此后只能再投巨额广告,以至于形成恶性循环。

为什么社会往往对民营医院很抵触?民营医院能不能跳出这个怪圈,适应新的社会需求?为什么不去努力提供优质的心身综合干预服务呢?民营医院需要新的思路,心身综合防治就是市场新蓝海,这是我的结论。

以呵护健康、寻回健康为主的心身综合干预,可以说刚刚起步,需求巨大;且该领域没有形成垄断,没有寡头,准入门槛并不高。理想的操作中还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群体的心身呵护。因此,这些领域充满了机遇。我粗略估计,心身综合防治领域,再加上部分药物配合,或部分有效措施,这个市场是数千亿级的,可以说是巨大的蓝海。

心身呵护不仅是心理疏导

我所理解的心身(综合)呵护,不仅仅是简单的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我们今天的心理咨询也比较粗糙,简单地把西方模式搬进来,并没有考虑中国人的特点和文化。比如说,中国人比较隐晦,往往不会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此,缺乏适合本土文化的心身互动、缺乏长线的思考,就很难走得很远。

成熟的心身呵护如生物反馈疗法——不用药物,可以起到很好作用,这很好,百姓很容易接受。但该治疗需要时间,医院不愿意付出这种时间成本,一般投资人也不愿意做,大家都匆匆忙忙去建大医院,投入大资金上大项目,希望“短平快”收回投资。为什么我们不静下心来,做些长线的考虑呢?

我们认为,结合一定的药物,心身综合呵护可占医疗费用的20%~30%左右。就像肿瘤患者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常常陷入抑郁,他们需要交流。怎么去改善他、支持他、抚慰他?须知,医疗是“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抚慰”,这才是世界公认的医疗的本质。这些,都给心身综合干预预留了无限空间。

著名的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著作《大趋势》一书中着重讲到医疗科技。他在书中说:“医疗越是高科技,越需要传统人性的关爱。”11月26日有媒体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牵头、33位医学专家发起的倡议书,强调医学不能唯论文是论,不能片面地看待SCI,更需要讲究临床疗效,临床对患者的呵护。

去年7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汤钊猷,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等12位临床专家倡导,医学人文必须进入临床。医学人文就是讲“人性”,讲究心身综合呵护。这样一来,临床口碑也上去了,医患矛盾也减少了。有了口碑,就有回头客、有慕名而来的新患者——我的“新病人”六成以上是“老病号”介绍的。所以,人性呵护是有回报的,只不过是个长线投资。

心身综合呵护也不是简单的说教,还应该包括情感的抚慰、灵性的呵护,至少是应该涉及精神层面的、生活意义层面的,还要涉及一些包括我们儒家思想、佛学精神。不要认为这和医学无关,医学呵护人的健康,涉及到身心、精神。否则,这个“健康”就是跛腿的,不健康的。

此外,心身综合呵护也需要讲究特色。以美国的梅奥诊所为例,全球最有钱的人都到梅奥去看病。梅奥并不是最大的医疗机构,也不是设备最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但它是最有名的。为什么?病人进去后能感到温暖,有人性,有安全感。医疗投资绝对是长线投资,至少,应该关注心身综合呵护。

(本报记者赵广立摘编自何裕民在2014首届新民健康论坛上的主旨发言《健康新趋势与医疗新蓝海》,题目、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中国科学报》 (2014-12-12 第15版 纵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