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宇宙大百科》(精装),[英]马丁·里斯主编,卞毓麟中文版顾问,余恒等翻译,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年11月出版
诗人泰戈尔曾说,宇宙是用不着抽象的;宇宙只能是非常具体的。那么,神秘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模样?漂泊在浩瀚星空里的天体又隐藏着哪些古老秘密?
近日,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了《DK宇宙大百科》。作为一本全面系统而通俗地介绍宇宙的科普巨作,读者可透过书中文字和图片,窥视宇宙的神奇与美。
关于宇宙的百科全书
《DK宇宙大百科》由英国Dorling Kindersley(以下简称DK)出版社2005年出版,该书由著名宇宙学家、天体物理学家马丁·里斯主编,全书共540页,并配以大量图表,直观清晰地为读者介绍了宇宙的演化、发展、现状和未来预测。该书至今已再版4次。
作为该书的主要译者,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讲师余恒用“命中注定”来描述他与本书的“缘分”。余恒告诉记者,“我很喜欢DK的书,也看过传记《我在DK的出版岁月》,我觉得DK在图文书领域的理念和经验确实领先于其他出版社。当电子工业出版社给我拿来样书时,我立刻被这本书的精彩图片和丰富内容吸引了。”
身为天文系的老师,余恒平时很关注国内新出的天文图书,而且他参与天文学名词审定工作多年,一向对天文科普作品中的不规范译名感到遗憾,所以在被《DK宇宙大百科》的内容所吸引的同时,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项值得做的工作。“作为一本有关宇宙的百科全书式作品,无论是原创还是引进的图书还没有一本能够像这本书一样完备充实。”
有趣的是,在余恒收到电子工业出版社责任编辑邮件询问他是否有兴趣翻译这本书时,他的同事也问他是否有意翻译一本天文书。随后,余恒发现两人所说的都是这本《DK宇宙大百科》。
“我隐约觉得翻译这本书是我注定要做的事。”余恒略带玩笑地说,“后来我帮着联系其他译者,一说是DK的书,大家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DK的书图片和排版质量一向很好,而英文版《宇宙大百科》一书堪称DK在天文方面的巅峰之作,加上天文学大家马丁·里斯把关,广度和深度都有很好的兼顾。”
大量天文图片首次发布
《DK宇宙大百科》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是对天文学基本概念的综述;第二部分宇宙指南,依次介绍了太阳系、银河系以及银河系外更遥远的空间;第三部分夜晚的天空,是为观星爱好者准备的极具实用价值的星空指南。
该书策划编辑苏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9年,电子工业出版社便从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李元先生那里听说了这本书,在了解了这本书的出版价值和社会价值之后,便跟外方出版社具体洽谈版权问题。”
其实,在此之前,致力于天文普及60余年的李元曾先后向一些出版社建议推出此书的中文版。虽然多家出版社均对它赞不绝口,却终因中译本出版工程太浩大而止步。
说中译本出版工程的浩大,苏琪可谓深有体会,“原书540页,插图、图表无数,内容之专业、图表制作之复杂、出版费用之巨大都是前所未有,另外需要寻找合适的译者、出版社资质等各方面因素都需同时满足。”
余恒也向记者感慨,“开始接手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料想工程会如此浩大。”他回忆说,在他与3个天文同行将初稿翻译出来之后,统稿和排版的任务非常复杂,因为中英文的字数有很大的出入,图注又非常琐碎。“全书的文字超过70万,内容涵盖了天文学的各个领域,许多细节都不是我们熟悉的领域,必要的时候我们会查询专业文献来考证原文的表述和数据。”余恒说。
针对当代天文学新的发现,余恒他们也会根据新的科研成果更新原书的内容。另外为了方便读者,他们甚至还特意编了中文索引和中英文对照表。“特别值得一提的地方是,国际上天文图书虽然算不上太多,但也很容易相互重复,特别是照片的选择上更是难见新意。”余恒强调道,“然而《DK宇宙大百科》书中引用NASA、NOAO、NSSDC等机构提供的1000多幅震撼图片和精美图表,很多图片都是第一手资料,首次发布。”
献给所有仰望星空者
“这是一本少有的全面介绍当前天文学研究全貌的科普图书。”余恒介绍,“在术语的统一和规范,以及直译和意译的取舍上,译者们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来确认规范的术语译名,所有的数据也都在翻译和校对过程中多次考证和确认。”
余恒认为,虽然书中包含很多资料和数据,但是这些只是参考。而书中那些美丽奇异的照片却可以不分年龄、性别和职业而轻易抓住人们的目光,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相比于国内外其他的天文学图书来说,配图和排版是这本书最出彩的地方。尤其是在插图制作和排版上,国内科普图书还相对欠缺。”
“这本书是通向星际空间的一道门,也是献给所有仰望星空者的礼物。因为所有人都曾仰望,每次都会感受悸动,获得安慰,或者有所启发。不同的人可以在书中得到不同的收获。对学科理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从天文学的最新成就中获得鼓舞,对星空好奇的读者可以根据望远镜和天象的章节开始对天空的探索,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由神话传说名人轶事而浮想联翩,就算对这些都不关心的读者也可以从瑰丽的照片对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多一些理解和敬畏。” 余恒补充道。
卞毓麟:我与《DK宇宙大百科》
在自己心爱的天文领域奉献了大半生的卞毓麟,始终坚信,洞察宇宙的身世,是人类智慧的骄傲。现代英国作家罗伯特·麦克拉姆曾说,“决定一本书的开头,犹如确定宇宙的起源一样复杂”。但是,在卞毓麟看来,弄清宇宙的起源其实要复杂得多。
宇宙“说书人”
在卞毓麟眼里,社会公众想要洞察宇宙的奥秘,便需要能将这种奥秘娓娓道来的宇宙“说书人”,而理想的宇宙“说书人”自然是既业有专精又善于将其通俗化的优秀科学家。比如伽利略、爱丁顿、乔治·伽莫夫、卡尔·萨根,乃至“轮椅天才”史蒂芬·霍金等。当然还有本书的主编马丁·里斯。
“《DK宇宙大百科》的主编马丁·里斯,恰是霍金的同门师兄弟,他俩同生于1942年,同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导师同是丹尼斯·席阿玛。”卞毓麟告诉记者,“而作为一名天体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马丁·里斯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崭露头角,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上世纪80年代末,卞毓麟在英国爱丁堡皇家天文台做访问学者时,曾在伦敦召开的一次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会议上见到只比自己大一岁的马丁·里斯。“他个子不高,体态偏瘦,眼神明亮,思维敏锐,很受同行尊敬。”更早之前,卞毓麟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今国家天文台)从事星系和宇宙学研究时,就时常阅读里斯的专业论文。
因此,2005年马丁·里斯主编的这部《DK宇宙大百科》出版不久,卞毓麟便托厦门大学物理学教授张向苏从英国购回这部厚重的书。翻开一看,卞毓麟便被书里的内容所震惊。“这是一本带有工具书性质的宇宙百科,书的体量很大,内容很多,结构很复杂,像是一座雄伟的建筑物,整体气势恢宏,每一个部件又很精致。”
265条修改建议
同李元先生一样,卞毓麟也表达了对本书的喜爱,并希望该书有朝一日能够出版中文译本。2013年的一天,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余恒找到卞毓麟,希望他为自己翻译的一本天文书写一篇中文版序言。
“我在询问了余恒需要什么样的内容和字数要求之后,就提出想看一下该书的样子。”卞毓麟回忆说,“当出版社把该书的部分PDF传给我之后,我一眼就认出这正是马丁·里斯的《DK宇宙大百科》,便很高兴地答应下来。”
将序言写好之后,卞毓麟很快发给了电子工业出版社。他原以为与本书的事情将告一段落,谁知后来又接到出版社的电话,说该书不久之后便要付印,希望他在开印之前“翻一下,把把关”。
凑巧的是,在卞毓麟翻阅的第一眼就发现了一处明显错误。“因为这本书里有大量的星图,英文翻译成中文之后,星图上面的文字位置稍有偏差便可能造成明显的错误。”于是,卞毓麟决定想法安排三天时间,专程从上海到北京,去电子工业出版社重点审阅星座和星图的问题。
但是三天时间,卞毓麟只看完了全书的一小半,剩下的部分带回上海继续审阅。最后以手写的方式,提出了265条意见和建议,供编辑与译者参考。值得一提的是,译者们和卞毓麟还发现了原版书的一些差错。“我们把原版书的差错告诉了英国DK出版社,他们非常惊讶,说除了中国,还没有一家出版社指出了这么多问题。这也是给中国长了脸。”
一点思考
中文版《DK宇宙大百科》完全保留了原著的版式和体例,只是将英文变成了汉字。卞毓麟在拜访年届九旬的李元先生时,将《DK宇宙大百科》中文版出版的消息告诉他。李元先生不胜唏嘘,叹曰:毕竟好书有人识啊!
在欣慰之余,卞毓麟不禁自问:我们中国人能不能编出这样一本书?
“我觉得在理论上这并非不可能。”卞毓麟告诉记者,“从该书的内容来看,所涉及的天文知识中国天文学家也都知道,里面的种种图表中国天文工作者也很清楚。然而从实际操作上看,还是有难度。”
在卞毓麟看来,虽然书中涉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本身并无障碍,然而无论是全书的总体策划还是一图一文的具体构建,都要付出大量劳动。“中国天文学家能不能下决心投入那么多的时间来做这样的事情,恐怕还很值得商榷。”
此外,书中数以千计的精美照片和插图会涉及复杂的版权问题。“现在出版社引进这本书,图片的使用问题在购买版权时也一揽子解决了。但是做一本原创书,除了像NASA网站上那些明确的公版图外,使用其他图片都会涉及版权。解决大量图片的版权是一项很浩大的工程,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作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天文学家,马丁·里斯能够不遗余力地主编这部大书,是很值得人们尊敬的。“我觉得这牵涉到许多方面,包括对科普的认知,也包括如何筹措所需的经费和组织得力的班子。我衷心希望中国的原创天文科普图书,能够早日达到甚至超越《DK宇宙大百科》的水准。”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王俊宁采写)
《中国科学报》 (2014-12-12 第18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