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之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1-28
选择字号:
四川盆地:另类的孤立无霜区

 

■林之光

【唐代是我国古代的暖期,四川盆地内至少南部成为了南亚热带气候,因而能生长荔枝。杨贵妃吃的荔枝便是从盆地运去的。】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岸,具有世界同纬度上特别“另类”的气候。例如,在北方纬度上,“正常”的大陆西岸都是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而我国则是冬干夏雨的季风气候;在南方纬度上,世界上约15~30度的纬度带上,由于高空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凡大陆皆成为沙漠。例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大沙漠,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等等,而我国南方(包括四川盆地),虽处于地球上这个回归沙漠带的纬度带之内,却是这个沙漠带上的“大绿洲”。

这是因为这个“大绿洲”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面临广阔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这样的海陆分布,加上巨大的青藏高原,使这里形成了世界上显著季风气候。由于没有了高压控制而有了季风,便有了雨季,我国南方年雨量一般高达1000毫米左右。例如,四川盆地成都年雨量947毫米,同纬度上武汉1024毫米等,大自然青山绿水。而同纬度上大陆西岸埃及首都开罗,因副热带高压常年控制,年雨量仅22毫米,一片干旱沙漠景观。

据我的研究,四川盆地气候在我国南方又是典型的“另类”。气候怪事迭出。例如,除了回归沙漠带上的大绿洲外,还有世上独一的地形性孤立无霜区、远离海洋的海洋性气候、巴蜀本是不同“天”以及四川盆地中大范围冷暖气流拉锯战等。限于篇幅,本文只讲发生在秋冬季中的地形性孤立无霜区。

我在本版10月10日发表的文章中,说到冬季中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唯一由冷空气灌成的大型“冷空气湖”,而四川盆地在冬季中是一个冷空气难以进入的大型“暖空气湖”。

四川盆地周围有1500~2000米高的山脉围绕,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封闭盆地。冬季中从北方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边流边减薄,到达四川盆地时厚度大约也只有1500~2000米,山脉成了冷空气进入四川盆地的重大障碍,使四川盆地在冬季中成了一个巨大的地形性“暖(空气)湖”。

根据电子探空仪资料,盆地内成都和同纬盆地外武汉相比,1月平均气温在2000米高度上并无明显差异;但1500米高度上,成都已比武汉高出1.5℃,1000米高度高出3.3℃,如果把成都(海拔508米)订正到武汉高度(23米)上,成都要比武汉高出约4.8℃之多。这不是一个小数,因为广西桂林1月平均气温也只比武汉高出4.8℃,而桂林在武汉以南近600公里。

由于盆地内冬季十分温暖,所以在中国气候区划中,四川盆地属中亚热带气候,而同纬东部地区却是北亚热带气候,高出一个等级。

唐代是我国古代的暖期,盆地内至少南部成为了南亚热带气候,因而能生长荔枝。杨贵妃吃的荔枝便是从四川盆地运去的。苏轼《荔枝叹》中就有“天宝岁贡取之涪”。“天宝”是唐玄宗的年号,“涪”就是今四川盆地南部涪陵一带。甚至盆地北部成都也曾有荔枝生长,唐代诗人张籍《成都曲》中有“新雨山头荔枝熟”之句。尽管历史上宋代曾有人因为当时成都不长荔枝而加以否定,但已故科学家竺可桢指出,历史气候是有变化的,唐代温暖而宋代寒冷,张籍没有说谎。他还举出和张籍同代的白居易也曾有“自向庭中种荔枝”之句,而白居易居住的忠州和相邻的成都在盆地内同纬度上。

正是由于地形有效阻滞了冷空气的进入,四川盆地内冬季霜雪稀少。例如盆地南部泸州历史上极端最低气温仅-1.1℃(盆地外同纬湖南常德-13.2℃),甚至比800公里以南的广东阳江(-1.4℃)、广西北海(-1.8℃)还高。

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这样的情况:冬季中当东部地区的南下冷空气已把霜冻区南界狂推到南海之滨的时候,四川盆地(或盆地南部)仍然是个奇异的孤立无霜区。例如1966年元旦,1969年的1月13日和2月6日等。我的相关论文和专著发表后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兴趣,例如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地理学家新井正教授来华时专门来找我确认,并称之为世界奇迹。

四川盆地孤立无霜区的出现主要有三个条件:一是东亚经度,以保证有特强的冷空气南下,东部地区霜冻区南界到达华南;二是亚热带的较低纬度,使冷空气到此减薄到盆地周围山脉足以屏障冷空气南下;三是要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封闭盆地,以形成封闭的地形性暖空气湖。请问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呢?

《中国科学报》 (2014-11-28 第11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