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活动,或许正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地球气候变化—— |
探索日地关联的那些秘密 |
|
■本报见习记者 倪思洁
当你在感受秋日阳光的温暖时,可曾想过,孕育万物的太阳,或许有一天会给地球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长期以来,太阳耀斑爆发等突然扰动备受关注。不过,“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太阳的长期变化可能会通过某种方式,影响地球气候环境。”日前,在第十三届国际日地物理科学研讨会上,北京大学教授肖佐告诉记者。
为更好地了解日地关联,科学家们正在关注两个前沿问题——太阳的长期活动对地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空间环境的影响。
就我国而言,“我们正在寻求国际合作,建立国际子午圈。”中科院空间科学中心副主任王赤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目光更长远
1859年,一次大的地磁扰动曾“烤焦”了全球的电报系统。“但是当时造成的影响并不算大,因为当时天上还没有卫星,海底还没有电缆。”肖佐说。
现如今,卫星、通讯、导航、电力,人类的很多重要活动都受到太阳扰动的威胁。
“比方说,短波通讯信号传播依靠电离层,如果太阳活动使地球大气电离层发生扰动,就有可能使短波通讯出现干扰,甚至中断。”王赤解释,同样的问题也会出现在导航方面。
不仅如此,太阳扰动还会影响航天器的运行安全和寿命。“宇宙射线里的高能粒子会影响卫星元器件的正常运作。同时,太阳活动也有可能使空间大气密度增加,对卫星的运行产生拖曳力,导致卫星提前陨落。”王赤说。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太阳活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科学家们在关注太阳突然扰动的同时,还将目光转向对太阳长期活动的监测。
“尽管太阳的周期性变化小,但仍然可以发现其对气候的影响。”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大气与空间物理实验室教授Peter Pilewskie说,例如,1645年至1715年的70年里,太阳辐射减少了0.05%至0.3%,而地球的温度比20世纪初要低0.2到0.4摄氏度。
不过,Pilewskie也表示,太阳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气候,还不确定;如何影响气候,也还有许多未知。
国际“一揽子”研究项目
为了全面了解日地联系,国际日地物理科学委员会(SCOSTEP)筹划了“一揽子”研究项目。
从1976年至今,SCOSPET组织的国际跨学科项目中,有国际磁层研究(IMS)、日地能量项目(STEP)、国际太阳周期研究(ISCS)等。其中,2004年到2008年,委员会组织了日地系统的气候与天气研究(CAWSES),致力于研究太阳对地球气候、空间天气的影响,2008年后,该项目进入第二阶段(CAWSES II),并于2013年结束。
如今,SCOSPET又启动了新的科学计划——太阳变化规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项目(VarSITI)。
“这一‘变化规律’涉及太阳寿命内的长期变化、每天的事件性变化对空间天气和地球气候的影响。”VarSITI联席主席Katya Georgieva说。
在VarSITI的研究计划下,根据研究分支的不同,形成了众多研究专题。比方说,针对太阳在第25周期的变化情况,VarSITI设置了太阳演变与极值(SEE)研究专题;为了理解太阳瞬变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设了太阳瞬变对地球的影响的国际研究项目(ISEST)。
“为了更好地解释太阳活动对整个大气的影响以及其对人类起源和自然长期变化的影响,VarSITI还启动了太阳及中层大气/低热层/电离层对气候的影响项目(ROSMIC),项目研究包括了从几分钟到几世纪的各种时间尺度。”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教授William Ward说。
子午工程走出国门
当王赤向来自30个国家的科学家们介绍完子午工程的新进展后,一位加拿大科学家站起身激动地说:“我们希望加入其中。”
国际子午圈,全称“国际空间天气子午圈计划”,是由中国科学家发起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以前,我们更关注子午工程本身,如今,我们要呼吁建成国际子午圈,把国外的地面观测纳入圈内。我们期望能够进行全球观测,开展不对称性的特征研究,将区域性特征研究和全球特征研究结合起来。”王赤说。
寻求联合观测、数据交换、共同研究,是国际子午圈计划正在努力的方向。
当下,这一计划有了新进展。王赤介绍,俄罗斯日地物理研究所已经同意将其在伊尔库斯克的台站数据与空间科学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和共同观测。
“此外,加拿大近地空间网络(CGSM)愿意与我们合作;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也非常支持。明年,我们与巴西国家空间研究院共建的中巴空间天气联合实验室将建成。”王赤说。
《中国科学报》 (2014-10-29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