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溪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0-16
选择字号:
太极秋韵

 

■小溪

学期初的时候刷微博被徐皓峰的一句话给感动到了:“选择做个挣不到钱的人,选择过狼狈一些的生活,总有人来相依为命,总有急中生智的一天。”仿佛嗅到了同类的气息,心里的小兽蠢蠢欲动。一直欣赏这种“落魄江湖酒一杯”的无奈和豪迈,于是巴巴地找到了《道士下山》和《大日如来》,两天把自己关在寝室里读完。

书给我的震撼不小,但合上书后的后续却更有些意思。心中的那头小兽在读完书后显然并没有满足,而是对于书中主角“由技入道”的经历甚感兴趣。天地万物,无不可以之为道,这是佛家的智慧,而拳法这种与人身体直接挂钩的运动更是同久远的修道史密不可分。很多出家修行的和尚和道士都会习一种拳法,少林、武当的名号更是常被借用进武侠小说里。强身健体是一方面,而从拳法中参得的道理更是同经书中形而上的玄思一起,一动一静地长养修行者的智慧。于是,心中想学拳法的欲望开始萌发,再加上接连几日呆在静僻的宿舍和图书馆看书,身体积滞,越发感觉身心无力,便找到一直打太极拳的师弟,希望他引我入“武林”。

早上七点半,我们约在学生活动中心旁边的小树林里,我去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个人在打拳了。教拳的老师慈眉善目,颇有仙风道骨之感,师弟私下里偷偷跟我说,老师的拳法现在已经练到了无论什么人都近不了身的地步。接下来就是站桩和练云手。站桩还好,姿势调整对了站二十分钟还是没问题的,只是云手这种太极的“母式”,对于感悟力和协调能力要求较高。老师说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练好云手,太极的所有招式其实都已经包含在这看似简单的云手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于是我每天早上都会站半小时桩,再练半小时的云手。

北京的秋天伴随着几场雨到来,“下雨不打拳”,这是一项不成文的规矩。“名正言顺”地荒废了几天后,竟然再也提不起去打拳的兴致。学业渐渐繁忙,也没时间去思考这个“三分钟热度”的事情。老师问起我来,我总是推搪说起不来、作业多等等。也许这样下去,打拳这件事就会作为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插曲从我生命中掠过。但是,一日在图书馆自习时,师弟突然微信我:

“师姐,明天去打拳吗?”

“不去了吧,估计起不来啊。”

“不应该当下承担吗!”

最后一句话相当没头没脑,却像当头一棒打到了我。想起佛经中对于“精进”一词的解释,便是“承担当下”。我们虽然不会真的入山落发修道,但是读圣贤书者,总要有将贤哲的道理同自身结合起来的意愿,这才是读书该有的境界。“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人”,精进于当下,才是立于正见的勤行,人对于一件事情做到有始有终,才终不辜负自身和这件事情本身。

默默地,我又在早上七点半,准时在满地的落叶里站桩了。(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中国科学报》 (2014-10-16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次在太阳系外发现碳的复杂形式 一颗超新星可能清理了我们的太阳系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获突破 越多越爱,人类80万年前就有这个基因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