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合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4-1-7
选择字号:
报告
 
工程热物理所
 
新结构材料的研究与使用
 
1月2日,应传热传质研究中心的邀请,日本东京大学的丸山茂夫教授到工程热物理所访问交流。
 
丸山茂夫介绍了其研究团队通过蒸汽处理将单壁碳纳米管自组装成蜂巢网状结构,以及该网状结构在太阳能电池上的运用。微尺度蜂巢网状结构由垂直的单壁碳纳米管和底部的巴克纸键合组成,这种排列结构会增大带隙,表现出更低的电阻和更高的透明度。微尺度的蜂巢网状结构和掺杂N型硅基底所形成的异质导体的填隙率高达72%,光电转换效率为6%,该结构通过稀硝酸的处理后的干燥状态下光电转换效率能够超过10%。
 
武汉病毒所
 
冠状病毒的受体识别机制
 
近日,应“葛洪·精英论坛”的邀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李放博士在武汉病毒研究所作题为《冠状病毒的受体识别机制》的学术报告。李放博士从冠状病毒S蛋白及不同宿主和受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角度,详细介绍了SARS病毒通过位点突变实现从果子狸到人的感染,以及其他重要的冠状病毒(如人NL63、鼠MHV等)受体利用机制,最后系统阐释了冠状病毒是如何适应不同宿主实现跨物种传播。报告后,李放博士与师生就预测哪些动物可以作为SARS冠状病毒感染模型,受体结合对病毒建立感染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增进了大家对该领域的了解。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的设计及应用
 
日前,华南理工大学王海辉教授应邀出席中科院青岛能源所主办的“生物能源与过程高端论坛——名师讲坛”,作了题为《混合导体透氧膜材料的设计及应用》的学术报告。
 
王海辉教授围绕透氧膜材料的开发、中空纤维膜的制备、透氧膜在空气分离及催化方面的应用介绍了混合氧离子—电子导体透氧膜的新进展。针对透氧膜在氢气及二氧化碳气氛中不稳定的问题,王海辉课题组开发了一系列无钴抗还原性透氧膜及无碱土金属透氧膜材料。 (苏合香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4-01-07 第5版 创新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