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发展集团董事长 于军
经验表明,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才会爆发出产业的革命。我理解,科技与金融的结合,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路径,聚力科技金融,助推经济升级,这个命题涉及到的就是资本链、创新链、产业链三者的融合问题。
从中关村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来看,随着发展层级越高,金融的作用就越突出,资本链不断丰富、完善,在三年前,中关村管委会就总结出了中关村“一个基础、十条渠道”的科技金融体系。仅从创业投资来看,这几年中关村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投资额都占全国的1/3,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这也充分说明了中关村的创新资源对资本的吸引力。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中关村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中央同时赋予中关村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使命,可以看到,中央正是基于资本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相互融合的范畴进行部署的。
同时,中关村在科技金融的一些领域内,在全国还不是走在前列的,还不能充分满足创新创业的不同层次需求,深圳、上海、江苏等地都有一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创新举措。站在当前形势,面向未来的发展使命,中关村需要在更高层面谋划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形成更加体系化、更加有效的资本链。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重点需要突破。
一是设立科技银行。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老大难的问题,而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有十几家银行在中关村设立特色支行甚至是分行,比如北京银行中关村分行,建设银行中关村分行等等,使得这个问题在中关村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是,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资金需求相比,仍有较大的缺口。2011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的81.9%来自于企业自有资金等内源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贷款占比不足总经费的2%。另据统计,当前中关村企业有贷户仅为20%,这说明科技型中小企业尤其是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有效贷款需求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而另一方面,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81389.6亿元,同期人民币贷款余额为36441.3亿元,存贷差达到了近4.5万亿元,贷存比仅为44.77%,远低于全国68.66%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北京地区有着充足的信贷资源尚未开发利用。因此,设立以科技银行为定位的中关村银行,既是弥补现有银行体系及功能不足、进一步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迫切需要,也具备盘活存量社会资金、释放示范区金融资源的现实可行性。
二是发行科技载体REITs。中关村土地和物业资源稀缺,而科技企业的成长初期又需要优惠的载体给予支持,园区开发运营企业自身往往都存在很大的资金压力。但为了保证园区的持续创新活力并有效调控产业,确保园区的产业发展方向,又必须持有一定体量的物业。通过发行REITs,能够有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REITs产品有利于通过盘活沉淀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降低企业负债率,进一步扩大管理资产的规模;有利于调动社会资源支持产业发展;有利于突破科技载体发展瓶颈,减少企业物业投资压力,引导企业将更多资源集中用于创新创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关村应该抓住当前的契机,争取中央政策支持,在REITs产品上率先创新,推动以持有型科技物业支撑金融创新,以金融创新产品推动科技创新,开创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示范。
三是建立面向产业化项目和科技载体建设的上规模、结构化的基金系。目前中关村发展集团正在配合市政府筹备两只规模过百亿的基金,一个是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中芯国际二期项目及集成电路科技成果产业化与转化项目,还有一个是中关村园区建设投资基金,用于满足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及有关载体项目建设的融资需求。此外,围绕海外并购、科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的产业领域,打造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的基金系。
四是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完善信用环境。从政府支持角度,设立中关村科技金融风险补偿资金,完善市场化的风险补偿机制,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尤其是初创期的创业企业提供融资而发生的不良贷款等,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和分担;对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政府确定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建立回购和最低收益承诺机制。同时,加强公共服务,优化区域信用环境。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共享机制,完善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供需信息对接和交流。
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专门面向中关村示范区搭建的市场化集成运营平台,在产业投资、科技金融、园区建设运营上都拥有了一定的资源,储备了一批人才,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北京市和九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建设中关村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的意见中,也对发展集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这个过程中,中关村发展集团将与广大社会投资机构、金融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使中关村在资本链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发展上为全国做出新的示范。
(本文系作者在2013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金融分论坛的发言)
《中国科学报》 (2013-09-16 第8版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