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晶晶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8-2
选择字号:
见好柏邦妮

 
“我常有不务正业的羞愧,好在后来慢慢发现,剧本和人物访问居然有诸多共通之处:去了解人,怀有最广大的宽容,不带预设,保持好奇,用平等的心坐在世界面前。不是没有看见黑暗,而是愿意去见好。每个人都是一颗星球,让它慢慢旋转,与它轻轻撞击——产生的东西,就是文字,或是电影。”
 
■本报见习记者 张晶晶
 
离开南京艺术学院北上的张姗姗给自己起了一个新名字叫做柏邦妮,她在网络论坛“西祠胡同”上开了专版,同时在北京电影学院做旁听生。她什么课都听,一个老师一天之内实在是见了这个肉肉的女孩子太多次,最后忍不住问:“我怎么在哪里都能看见你,混迹文学系所有班级。”
 
她笑了笑不作声,心里盘算着中午吃完饭后的40分钟可以去图书馆看个剧本,时间刚刚好。晚上回到招待所,她背英语单词直到凌晨两点。
 
2002年的夏天,江苏省艺术类前高考状元张姗姗选择退学;2007年,北京电影学院旁听生柏邦妮考取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成为赵薇的同班同学。
 
在2003年的一篇文章里,刚刚满21岁的柏邦妮写道:“在我20岁的时候,我靠自己的力量,和不肯放弃的努力,扭转了我的命运。在要直走的地方,转了弯。没人能阻挡我,没人能摆布我。我属于我自己。”
 
现在的她,是当红作家、知名编剧,许多杂志邀请她采访明星大腕,不管是章子怡、黄晓明,还是苏菲·玛索、陈丹青或者李安,她笔下的他们不仅褪下了舞台上、灯光下的华装丽服,更展现出了普通人中温情有趣的一面。
 
她给自己的采访集起名叫做《见好》,作者简介一栏中这样写道:“主业编剧,副业人物访问,无心插柳一访就是八年。常有不务正业的羞愧,好在后来慢慢发现,剧本和人物访问居然有诸多共通之处:去了解人,怀有最广大的宽容,不带预设,保持好奇,用平等的心坐在世界面前。不是没有看见黑暗,而是愿意去见好。每个人都是一颗星球,让它慢慢旋转,与它轻轻撞击——产生的东西,就是文字,或是电影。”
 
看见同时代的好
 
这已经不是记者第一次同柏邦妮见面,之前的某次交流会上,她应一家出版社之邀推荐邱妙津的《蒙马特遗书》。戴着大框眼镜的她脚蹬厚底松糕凉鞋,穿五颜六色的打底裤,声音甜美,但说的内容却尺度宽泛,套用她自己的话可以说是“无下限”。
 
《见好》的发布会上她的形象并没有什么变化。与柏邦妮相识已久的编辑说,或许正是得益她这种“自来熟”加“无下限”的个性,才能够让平日里以铜墙铁壁姿态防御记者的明星们卸下防备,他们在柏邦妮的笔下变成了不同的样子。
 
“自己特话唠,有时说得比采访对象都要多。但暖场就像布置一间屋子,安上一张舒服的沙发,在桌子上摆上花瓶,让采访对象和自己都舒服了,才能有好的采访。”
 
采访前她会做很多功课,去了解采访对象的好恶,上来先聊聊对方喜欢的书、电影或者美食。但在拘谨的采访对象或者严厉的经纪人眼里,这似乎是在浪费时间,也确实有人问她:“我们可以开始采访了吗?”
 
太多的人喜欢引用狄更斯《双城记》里那句“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
 
作家韩松落说当下的人们之所以会怀念以前是因为爱慕一定要有个去处,而柏邦妮虽同样爱慕以前的时代,却也懂得同时代的好:“我庆幸这个时代,有他这样的人与我们‘进行时’,与我们共经这一遭人世。有时看去人的书,我常常在想:若是谁谁谁还活着,眼见得如今这个世界,他会怎么看,怎么说,怎么写?”
 
她眼里的黄晓明是细腻的——“给每个亲人送礼物。我一定想得很仔细很周全:这块手表和那条领带能配上吗?上次送的是什么,这次最好是什么”,范冰冰是老辣的——“拍《十月围城》,剧组和当地的地头蛇起了冲突,范冰冰亲自去谈判”。
 
总是充满“正能量”的柏邦妮被问道“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时回答说:“第一,传达你看到的好的东西,但不要被这个东西绑架,不要把自己作为‘正能量’的代言人,你不是你传达东西的代言人;第二,我都会拿去骚扰其他人,平时对朋友特别好,就是这种时候用来抱头痛哭。”
 
穿越黑暗之后的色彩
 
21岁的张姗姗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南京艺术学院的厌恶之情,这位“状元”逃课、抽烟、见网友,跟老师说自己在宿舍创作,实际上躲进学校的后山抽烟。那时的她喜欢穿黑灰色系的衣服,觉得学校已经没有什么新鲜东西能够教给她,甚至“领导”同学们罢课,赶走不喜欢的老师。
 
这叛逆少女的形象与她今天衣着色彩斑斓、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文艺女青年形象反差极大,回忆离开南京时的状态,她说自己“快腐烂了”。收拾完在南京买的12摞书,她退学了,没有和任何人告别,她对此感到后悔,原因是没有把那些伤害自己的人打一顿。
 
北京更适合柏邦妮,电影让她很快结交了许多好朋友。有人对她说:“你好像在路边捡到的天使一样,我们好喜欢你。”
 
“在电影学院,一点都不孤单。随便说着电影就聊上了。喜爱电影的浓厚氛围笼罩着我们,一点也不会觉得自己孤单。老师都不搭架子,尤其是我的老师张献民。学识让人佩服,人格让人景仰。为人师应如是。传道,受业,解惑。不是为了钱,或者职称。”
 
今年春天柏邦妮受邀到日本采访女摄影师蜷川实花,《见好》发布会当日她说这是自己写过最好的稿子,而其中她最欣赏的蜷川实花的一句话是:“穿过所有色彩之后是黑暗,但是穿过那片黑暗之后,应该还会看见各种色彩。”
 
“我希望有一天自己真的能笑得像15岁时候那么好,像向日葵一样。”这是柏邦妮曾经写过的愿望,不知道现在的她觉得自己实现了没有。
 
美食,祈祷与爱
 
在微博上关注“咆哮女郎柏邦妮”的人都知道,这位“小清新”常常发布自己买菜做饭的微博。不久前她曝光了自己父母在家乡经营的烤鱼店,并与网友热烈讨论不同烤鱼品牌的味道差异。
 
在“柏邦妮”的大名还没有像今天一样广为人知以前,她的文章《给妹妹的一封信》已大红大紫,同样知名的还有另外一篇《我是怎么瘦的》。自爆贪吃的她尝试过各种减肥方法,最终还是靠节食加运动成功“脱胖”。
 
她再也没有胖过,尽享美食与美丽。她甚至和另外一名知名美食作家联合开设了爱心餐桌,淘宝售票,周末开席,她亲自下厨。筹集的饭钱一分不少地捐给了慈善机构。
 
柏邦妮告诉胖姑娘们说即使在家也要穿最合身的牛仔裤,如果瘦下来了一定要买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她自己减肥成功之后专门请专业摄影师给自己拍照,包括裸照。
 
韩松落在《见好》的序言里讲了这样一件事:“她见好,不只在文章里,也在待人上,在美食里,在漂亮衣服上,在旅行时的满地落花中,在一切与Eat、Pray、Love有关的地方。和她一起吃过饭,走出餐厅,楼下三层都是服装店,她的眼睛突然不聚焦了,终于她开口了:‘韩老师你先走吧,我去看看。’”
 
明年柏邦妮的电影作品将和大家见面,谈到未来,她说自己希望能一直写下去,“写自己想写的更好的作品。心里很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打从心眼里明白自己做什么”。
 
《中国科学报》 (2013-08-02 第8版 视界)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