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振省 2006年获“韬奋出版新人奖”。现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本报见习记者 于思奇
“用一个生命来写另一个鲜活的生命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史。”这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对傅高义用时整整十年著成《邓小平时代》的由衷赞叹。
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
虽然傅高义与邓小平仅在美国有过一面之缘,但没有零距离进行交往,这本传记写得客观真实。“如果小平还在世,他可以当着小平的面说:我是按照你实事求是的要求完成了对你的写作任务。”郝振省这样告诉记者。
因为傅高义为了写好这本书,用了十年时间作全面性的采访,“他几乎采访了国内外所有涉及到的当事人,也见了几乎所有邓小平曾接见过的外国政要”。为了更具说服力,他搜集准备了丰富的“物证”。
比如,邓小平十几岁在巴黎勤工俭学时的考勤卡,邓小平会见政要的速记记录,在郝振省看来,“这是许多研究者都不曾做到的”。十年间,傅高义要在邓小平曾经到过、工作过的每个地方住上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感受着当年的历史和邓小平当时的心境。广西百色、山西八路军总部、江西瑞金……这些邓小平曾战斗过的地方,也留下了该书作者傅高义的足迹。
“厚今薄昔和重事轻理”是郝振省看过该书后的第一感觉。因为书中用大量笔墨描写改革开放后的邓小平,虽然各种资料收集和历史体验工作做得充足,使得史实描写充分,但在理性的分析上尚存上升空间。
伟人在书中
在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中,邓小平作为伟大政治家的气度和风格,给郝振省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作为政治家,涉及到核心利益时,他是非常坚定的。”邓小平在香港回归驻军问题上的坚定态度让郝振省记忆犹新。
“当时中央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表示:只要香港回归就可以考虑不派驻军队,但他不同意。他在会见香港全国人大代表的一个重要场合非常生气且非常坚定地宣布:‘向香港派驻军队的问题是主权问题,是不可商量的。这个问题其他领导说的不算,那不是中央的意见。’当时在场的中外记者很多。这事儿说明他老人家在原则问题上是异乎寻常地坚定。”
“对待原则问题讲坚定,谋求发展却也灵活变通。”
当然,作为政治家,邓小平在政治谋略上的高超性也在书中有所体现。“他以整顿为纲、大刀阔斧地校正‘文革’错误时,就很巧妙地把毛泽东在不同场合下讲的三句话整合起来作为他开展工作的指南。这在那个与‘四人帮’做迂回战斗的年代,也是他保护改革、保护整顿的护身符。”这个巧妙地“偷梁换柱”让郝振省深为钦佩。
把好书读完
对于像《邓小平时代》这样一本好书,郝振省认为不能半途而废,要读就要读完。“因为只有读完整本书,你才能比较完整地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才能对作者所描述的对象有完整的认识,也有助于得出比较客观、准确的判断。”
郝振省非常推崇晚清名臣曾国藩的读书习惯:他在读完一本书前,决不会去读下一本书。他还把这比喻成追兔子,同时去追好几只兔子,追不着,都耽搁了。
“选择一本别人和你都认为重要的著作,然后好好将其读完,对它的脉络进行梳理,对它的观点进行鉴别,对它的作用进行分析,这会比同时读几本书的作用还大。”郝振省向记者讲述着自己的读书秘诀。
每早起床读,晚饭后也读,节假日休息还读,这本《邓小平时代》郝振省整整读了两个月。不过,读完此书后,他深受感染地说:“这本大厚书的确值得用心去读完它。”
《中国科学报》 (2013-06-21 第14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