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应当心痛风
日本防卫医科大学、东京大学和东京药科大学等机构的联合研究小组研究发现,如果体内一种与尿酸排出有关的基因发生变异,不到29岁的年轻人患上痛风的风险也会大幅升高。研究人员以705名男性痛风患者和1887名健康男性为调查对象,对他们体内一种名为ABCG2的基因变异程度与痛风发病率的关联进行研究。这种基因能促进尿酸从肠内排出。研究小组发现,与该基因没有发生变异的人相比,该基因出现多个变异、基因功能大幅降低的人在29岁以前发作痛风的风险是前者的22倍。研究小组还发现,在痛风患者中,ABCG2基因功能大幅下降的人痛风发作平均年龄约38岁,与基因未变异者相比提前6.5岁。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实现通过基因检查有效预防痛风发作。
婴儿也有同情心
日本京都大学和丰桥技术科学大学的研究显示,出生才10个月的婴儿也许已会同情弱者。研究人员让出生10个月的20名日本婴儿各看20秒钟动画,让四处转动的蓝色球体和黄色立方体在动画中分别充当“攻击者”和“被攻击者”,蓝球不断追赶并撞击、挤压黄色立方体。播放完动画后,研究人员摆出两个图形的模型,观察婴儿会抓哪个。结果,20名婴儿中有16人抓取了被攻击的黄色立方体模型。如果让婴儿观看的动画中没有两个图形撞击的画面,则婴儿选择模型的时候就不显示出偏好。由于婴儿不愿抓蓝球也有可能是害怕发动攻击的图形,研究小组让另一组12名婴儿观看增加了中立的红色圆柱体的动画,然后将红色圆柱体和被攻击的黄色立方体模型放在一起,结果仍有10名婴儿选择了被攻击的黄色立方体模型。从而证明婴儿倾向于选择“受欺负者”。
新研究质疑咖啡减肥功效
此前有不少人认为,咖啡除了有利于控制体重,还可以降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综合征的风险。一些专家认为这种益处与咖啡豆中含有的绿原酸成分有关。为了验证绿原酸的减肥效果,澳大利亚西澳洲大学研究人员称,咖啡豆中含有的所谓减肥成分实际上并没有减肥效果,反而可能造成肝脏脂肪累积。他们利用老鼠进行了为期12周的实验。他们给其中一些老鼠喂食高脂肪食物,给另一些老鼠喂食高脂肪加上高剂量绿原酸的食物。实验结束时,研究人员发现,两组老鼠体重的增加程度没有明显差别。此外,喂食绿原酸的老鼠肝脏更容易累积脂肪,也更容易出现可能导致糖尿病的症状。研究人员因此得出结论,补充绿原酸对控制老鼠体重并没有效果,也不能防止肥胖老鼠出现代谢综合征症状。不过,他们也表示,绿原酸在人类身上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南极冰架缩小多因底部融化
美国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研究人员称,由海水变暖导致的底部融化可能是南极冰架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南极冰架不断崩解,面积逐年萎缩。研究人员利用卫星观察及冰表面积累重建等方式,第一次全面勘测了环绕南极洲、总覆盖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的冰架,结果发现,2003年至2008年间,每年南极冰架由于底部融化损失的质量达1.325万亿吨,而由于冰山崩解失去的质量只有1.089万亿吨。底部融化损失占总损失质量的55%。研究人员还发现,南极各个冰架的底层融化情况并不一致。南极三大冰架罗斯、菲尔希纳和龙尼的面积占冰架面积的三分之二,但它们底部融化损失的质量却只占总损失质量的15%,而几个小型冰架底部融化损失的质量却占到50%。此外,研究人员还比较了南极冰架与南极大陆本身的冰融化速度,结果发现,冰架融化速度要快得多,几乎达到后者融化速度的两倍。这一发现有助于南极对海平面影响预测研究的改进。
全球变冷变暖后果同样严重
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危机,一个由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德国国家海洋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基尔海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对取自北大西洋海底的钻核沉积物进行了地球化学和微古生物学分析后指出,1.16亿年前地球上曾出现的一股“寒流”也引发过类似危机。该研究表明,如果全球温度变化向另一端摆去,且变化了同样数量,对海洋生命来说,后果可能同样严重。研究证明了在白垩纪中期温室效应期间,全球变冷与海洋生态系统冲击之间的联系;首次确定了温度变化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当时全球温度下降达50℃,导致了全球碳循环在整个250万年间的重要转变。
不粘肌红蛋白帮助鲸延长潜水时间
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已经破解了鲸潜水能坚持一个多小时的秘密。他们对哺乳动物体内储存氧的肌红蛋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种蛋白在过去两亿年里的进化史。研究涉及130个哺乳动物物种。研究人员发现,深潜海洋哺乳动物体内的肌红蛋白表面电荷增加,这导致肌红蛋白相互排斥,而不是“粘”在一起,这和磁铁同性相斥是一个道理。这种“不粘”特性的结果是,鲸和海豹这些“潜水能手”体内肌红蛋白浓度越来越高,而储氧能力却不受影响,从而支持它们在水下长时间活动。研究人员说,早老性痴呆症等多种人类疾病存在蛋白堆积的问题,这一发现或许将有助于加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细尾鹩莺学习同伴抵御敌人
当布谷鸟开始出现在壮丽细尾鹩莺的巢附近时,这些壮丽细尾鹩莺就需要作出反应了。否则,布谷鸟会在它们的巢中产卵,而细尾鹩莺就会抚育小布谷鸟。然而,以前从未见过布谷鸟的细尾鹩莺怎么能识别这一威胁呢?研究人员发现,它们会依赖有更多经验的家庭成员。研究人员在细尾鹩莺家族中识别出无知的和“与布谷鸟打过交道”的个体,并将一个经过冷冻干燥的闪耀着青铜色的布谷鸟标本放在一个伪装的笼子里。当无知的细尾鹩莺独自在巢附近时,科学家将伪装的笼子拿走露出里边的布谷鸟。11只被测试的细尾鹩莺看到布谷鸟时除了瞟一眼之外,都没有其他行为。但是在它们看到有经验的小鸟对布谷鸟模型作出反应、侵扰布谷鸟并发出机警的叫声时,它们也加入到攻击中。
(张章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3-06-21 第2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