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牟一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14
选择字号:
精彩案例分析
 
脑死亡与呼吸机: 朴医生的病人手术后出现脑死亡,身体脏器却依旧运行着。他没有遵从病人的生前嘱托,而是用呼吸机帮他维持生命。胡顿在周一清晨表示:“为什么人们要在健康的时候签一份生前预嘱,而不是直接将自己的决定告诉亲人?或许是不想让自己的所爱至亲经历如此痛苦的道德抉择。假如有一天我脑死亡了,我绝不愿意让自己的爱人为难,以至于她不得不亲手拔掉呼吸机让爱人死亡。”
 
据了解,在中国,病人是没有生前遗嘱的,而脑死亡是没有明确定义的,所以会出现患者家属坚持使用呼吸机而付不起高昂费用的情况。
 
自负的医生:技艺高超的神经外科医生泰勒·威尔逊在给一个脑瘤并伴脑出血的男孩做手术时,由于着急拯救男孩的性命,泰勒医生没有对男孩家属进行细致地询问,疏忽了家族病史的采集。而男孩恰恰是父系遗传的血友病患者,他在手术台上开颅后发生大出血,由于抢救无效而死亡。
 
对此,医生们表示,这种情况在中国不太可能发生,外科医生们在手术之前需要与其他科室,比如血液科等进行多方会诊,制定相应周密的医疗方案,作好充足的准备后,确保万无一失,才能开始实施手术。
 
尊重天才少年的选择:一位极具写作天赋的少年,无时无刻不在写作,即使母亲禁止他写作,没收了他的笔记本电脑,将他关在卫生间,他竟然仍将作品写在了卫生纸和自己的衣服甚至皮肤上。
 
朴医生诊断他存在有癫痫的隐患,而他却拒绝治疗,担心术后会失去创作天赋,朴医生看过他的作品后,觉得他写得十分好,决定静观其变,适时给药,不再进行手术。
 
在中国,医生们表示也会尊重病人,关注医疗可能对他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做到个性化治疗。
 
一次看似无误的抢救:住院医生罗比多在一次抢救中,给病人做气管插管,由于病人肥胖,横切后找不到位置,病人心脏一度出现停博,而慌乱之中她使用儿科插管,总算救活了病人。胡顿反而批评了她,在常人看来,病人被救活了,是件好事。而胡顿表示,这是一次轻微的医疗事故,病人可能因大脑短暂的缺氧而损失一点点智力。
 
正确的做法是做纵切,对此,医生们解释,因为病人脂肪多,横切很难找准位置,而做纵切后扒开皮肤,喉管会整个暴露,很容易找准位置。(牟一)
 
《中国科学报》 (2013-06-14 第17版 生活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类脑脉冲大模型“瞬悉1.0”问世 油菜素内酯调控棉纤维伸长的机制
基因“开关”控制植物细胞器演化速度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