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闭幕的财富全球论坛上,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感到很开心,有一个原因就是,刚刚接任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女儿刘畅的表现让他很满意。
1980年出生的刘畅16岁便被父亲送到了美国读书,2002年回国后的近十年来“刘畅”这个名字鲜为人所知,倒是有不少人知道新希望有个漂亮干练的“李天媚”。
其实,“李天媚”正是刘畅。这是跟着母亲李巍的姓起的名字,有媒体说是刘永好有意“雪藏”女儿,但其实这中间也有不少安全上的考虑。回国之后,刘畅就先后在新希望乳业和新希望房地产公司任职,对外就叫“李天媚”。2002年到2003年,刘畅在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任办公室主任;2003年到2004年,任新希望乳业控股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
初涉商场的刘畅很快遇到了“滑铁卢”,2002年起,新希望乳业在两年内迅速收购了11家企业。在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广告后,被收购企业的整合重组却遇到了问题,最终销售渠道没有打开,钱都打了水漂。
这对踌躇满志的刘畅来说是个不小的挫败,2004年,她离开新希望集团,向父亲借了100万元,在成都春熙路开了家小饰品店,反倒经营得风生水起。后来她去北大读MBA,小店也就关掉了。
但这段当“小店主”的经历却让这位“富二代”有了不少感悟:“彻底把自己放得很平。”读MBA的同时她也回归新希望,帮着父亲打理一些生意上的事情,相当于半个助理和文秘。
2008年,刚就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的周其仁来到成都调研农村经济。而他刚好也是刘畅MBA课程的宏观经济学教师,刘畅问他能不能做自己的毕业论文导师。周其仁答应得很痛快,唯一的条件是要求她的毕业论文是写养猪。
“写就写呗!”刘畅出人意料地痛快。之后她去乐山现代示范养猪场,拜访农户,开始了解有多少类型的猪舍,也慢慢了解新希望集团经营模式。“这次毕业论文是我第一次豁出去了解农村。”
在成都“富二代”圈中被称“畅姐”的刘畅,2012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对于农业“愿意接受,但不是发自内心的”。但现在她说,自己逐渐爱上了这样的事业。(苏澈)
《中国科学报》 (2013-06-14 第8版 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