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首次实现线性方程组量子算法
最近,由中科大潘建伟院士领衔的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完成用量子计算机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实验。该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审稿人评价 “实验工作新颖而且重要”、“这个算法是量子信息技术最有前途的应用之一”。
科学家首次解析丙肝感染蛋白结构
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周界文团队的一项研究,首次解析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宿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蛋白——p7的精细空间结构以及与其相互作用的一类抑制剂的分子机理,为丙肝药物的研制带来曙光。相关论文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
研究发现鸭对禽流感免疫基因
6月10日,《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了鸭基因组的全序列,并找出令鸭子对禽流感产生免疫反应的遗传基因。该研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研究员王俊及其团队共同完成。该发现有助于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水禽的免疫保护机制。
全国性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临床研究结果出炉
由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单位的临床科学家共同参与的一项研究,首次全面总结了全国范围内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完整临床数据。研究表明,多数患者伴有基础疾病。这一结果也强烈提示,基础疾病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日前在线发表了该研究成果。
科学家发现最古老灵长类化石
近日,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倪喜军带领团队,发现了目前已知最古老、最完整的灵长类化石骨架。这件被命名为“阿喀琉斯基猴”的化石,发现于我国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湖相沉积中,距今5500万年。
云南植物较“善于”随气候变化求生存
为了解在气候变化下,植物能否跟上气候变化的脚步而生存下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地球上绝大多数植物很可能并不能紧随气候变化速度,但云南地区情况可能稍好。该研究发表在《生态学与进化趋势》杂志上。
新材料常温常压下可捕获并转化CO2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邓伟侨带领团队,开发出一种共轭微孔高分子材料。该材料能够在常温常压下捕获可观的CO2,同时可在常温常压下催化CO2与环氧烷烃反应,生成高附加值的环碳酸酯。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选自《中国科学报》)
《中国科学报》 (2013-06-14 第3版 一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