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胜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7
选择字号:
可下五洋找矿
——“海洋六号”地调船参观记
 
■吴胜明
 
中央电视台前些日子报道“海洋六号”海洋地质调查船驶往太平洋作业的消息,使我想起2012年11月17日到该船参观的情景。
 
“海洋六号”是属国土资源部下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管辖的,是用来进行海洋地质调查的。这才使得我们在广州开完国土部中国水文地质学术会议的代表十分有幸登上当时正值停岸检修的该船进行参观。
 
好大的船啊!我是武汉人,在长江边上长大,不仅从小就坐渡轮航行长江两岸,而且还坐过大型客轮经过长江三峡。但一见到“海洋六号”,在它的面前,那些客轮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在南海的东莞码头上,我想比较近距离拍下其全身雄姿,是不可能的,因为我的相机广角不够,只能拍下船头。经介绍得知,该船总长106米,宽为17.4米,算一算甲板面积达到1844米。整个船有5层,我们在船上的5层之间上上下下参观时就像进入了迷宫。该船为4335吨,最大排水量为4650吨。驾驶室在4层,十分宽敞明亮,前面及两边都是透明的玻璃,视野180度还有余;面积应该有100平方米以上。更让人吃惊的是船尾还有一个直升机的平台。
 
好先进的仪器啊!船上从未见过的科学仪器令我眼花缭乱,又惊又喜。那圆圆的白色大球就是雷达;驾驶室的大罗盘和经纬仪好大好大;多管取样装置为一个带有10个以上的不同类型的支管呈圆状排列;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机,水下声学定位系统;海底摄像系统,海底静力触探系统;温度盐度深度测量系统等。最令我感兴趣的是两个庞然大物:一是海狮号水下机器人,是所有仪器中最昂贵的,达到3000万元人民币,可以下潜到4000米;其构造主要就是两个手臂,由电脑操作,其上的电线密如蛛丝;我们在其面前拍照把手笔直上举也够不到其顶,目估其高应该有3.5米,其宽2.5米,工作时要用巨大的吊车把其吊入大海之中!二是大型的门吊,安装在甲板上,就像一扇钢铁大门,十分醒目和漂亮。该船提供的工作平台和实验测试平台,能够进行海洋重力、海洋磁力、单道地震、地热流、海底地震等的测量,海底视像等连续观测,物理海洋调查和现场分析测试等。在这些精良的仪器面前,我为我们的祖国骄傲。不记得何时,中国的海洋地质调查还是空白,而现在我们拥有“海洋六号”这样我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调查船在世界的大洋上工作和作业。建造这艘船的是我家乡的武昌船舶重工业集团公司,因而更觉亲切。参观时,我站在船上,久久凝望那悬挂在船上的五星红旗,在南海的蓝天之下飘扬。海风阵阵吹来,更觉我们的祖国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巨轮全速前行。
 
下船后,我们还驱车前往参观了广州海洋地调局的展览室,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这次“海洋六号”过去采集到的“富钴结壳”矿。富钴结壳是附着在海山基岩或围绕着岩石核心生长的海底自生物,其壳层由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组成,主要分布于水深1000~3000米的海山表面,富含钴、镍、铂等金属元素,其中钴的平均含量达到百分之0.8%~1.2%,是多金属结核的4倍,较陆地原生钴矿高几十倍。据估计,全球大洋富钴结壳的资源量为210亿吨。展室中有一块像十多斤大小西瓜的富钴结壳,看似很重,参观者中的一瘦小的女研究生一只手就举起了,富钴结壳很轻,但它在国家矿产中的战略地位却很重。这次探查“富钴结壳”是“海洋六号”的重要任务之一。
 
此文写作中,“海洋六号”正以每小时22.2到27.7千米(12节到15节)的速度乘风破浪航行在一望无际的太平洋上。祝“海洋六号”好运。
 
《中国科学报》 (2013-06-07 第15版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