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7
选择字号: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徐艺乙:
 
以行为方式为主要传承途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样的行为方式通过个体或群体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和区域内创造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呈现出来。口述文学及语言、传统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传统礼仪节庆等,无不与个体或群体的人的行为方式(包括展示、表演和传承)紧密相关。而在传承过程中所包含的相关知识一般不以文字为媒介,其传承多通过口耳相传。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不仅仅是一种事物的 “保存”,更重要的是对那些持有核心技艺或艺能的传承人实施有效的保护,使之通过个人、群体以及社会的传承在现今以至未来社会中得以不断延续和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有人概念。持有人是自然形成的,即当他继承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或者掌握某项核心技艺或艺能、并达到独一无二的水准时,自然而然就是持有人。而传承人不但要持有和掌握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核心技艺或艺能,还要对他的传承能力进行相应的认定。所以,传承人一定是持有人,但持有人却不一定是传承人。
 
国家对于传承人的评审和认定标准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其中不但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并且存续某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且在这个领域里,具有代表性和较大的影响,还要求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起到核心作用,能够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培养后继人才。除这两点,还有一些其他要求。
 
虽然,目前,我国在传承人认定中并未针对研究和创造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因为他们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最直接的了解,而这些传统事物的多数又被认为是古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所以,传承人也需加强基本理论的研究,传承一笔“明白账”,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辛可采访整理)
 
《中国科学报》 (2013-06-07 第13版 文化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