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俊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7
选择字号:
微博做科普,靠谱不靠谱?
 
■本报记者 郝俊
 
一不小心,“烧伤超人阿宝”成了微博名人。
 
“作为一个烧伤医生,我想我对皮肤和胶原的了解必(比)绝大部分人都多。我可以负责的(地)说:所有口服的胶原保健品,全部是骗人的,无论他宣传的疗效是什么。”
 
就是这条顺手发出并包含两个错别字的微博,让他在一夜之间迅速蹿红。媒体的采访邀约纷至沓来,这位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的主治医师感到压力陡增。
 
经过一番周折,“烧伤超人阿宝”最终同意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采访,只是他仍然不希望以自己的真名被媒体报道,嘱咐记者称他为“阿宝”就好。
 
“成名太快不是好事”
 
采访当天下午三点,阿宝在积水潭医院附近的一家麦当劳解决午饭,他致电记者约定在那里见面。
 
平头,身材微胖,坐在记者对面的阿宝可谓“憨态可掬”,与他微博头像中的卡通熊猫竟有几分神似。“平时工作很忙,自由时间不是很多,突然面对这些事情,我还真没有作好思想准备。”记者刚一落座,阿宝就主动说起他对万人瞩目的不适应。
 
对于上面那条被转发五万余次、登上热门榜前三名的微博,阿宝表示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有人开玩笑,说他用一条微博,灭了一个市值几百亿元的行业,害得股票都跌了。
 
“我觉得不是那么回事。”阿宝解释说,胶原蛋白的问题其实早已被一些科普人士和组织“批判”了很多年,这次只不过是看到一位著名“公知”和另一位著名“打假人士”就胶原蛋白再起争执,“看了看热闹,顺手就发了那条微博”。
 
那条微博中,“烧伤医生”和“负责任”这两个关键词,似乎是它得以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阿宝自己分析:“老百姓的心目中,无论是生物学家还是生化学家,好像总不如医生说句话显得更有影响力。”
 
就在最近两个月内,阿宝的粉丝数量“坐上火箭”一般蹿升到7万人,然而他觉得自己在网络世界的幸福感却并没有随之提升。“成名太快不是件好事。我不像其他人,适应过程比较长,根基打得扎实。因此出现各种情况,他们都能应对自如。”
 
阿宝坦陈,他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在微博上挥洒自如了,而是有了更多的顾虑,“没有粉丝数在一万左右时那么快乐”。
 
“这事不科学”
 
2011年8月,阿宝开通新浪微博,起初只是记录工作生活中的一些细微感受,在很小的朋友圈子内彼此交流。
 
并非刻意而为,阿宝偶然发布了一条关于被开水烫伤后应该如何紧急处理的微博,没想到会引起众人关注并被大量转发。
 
“这件事情之后,我发现好多在医生看来很简单、很普通的道理和医疗防护知识,大众竟然不知道。”阿宝感到,医生与大众间有着极深的知识隔阂,因此有必要写一些自己专业范围内的防护和急救知识。
 
与书籍、电视、讲座等传统科普形式不同,“快餐化”阅读的微博平台显示出自身的科普优势——科学工作者和受众都不会有压力,无须占用彼此太多时间。
 
“很多的知识,其实并不需要搞得那么复杂,简单几句话讲清楚道理就可以。”在阿宝看来,微博科普的性价比极高。
 
然而很快,阿宝发现微博这个舆论场也会暴露出种种问题。雅安地震期间,一条关于被救者可能处于“假死状态”,用冷水冲脸可以让他“复活”的微博被四处传播,转载者中不乏拥有极高话语权的明星、公知乃至著名媒体的官方微博。
 
“这是完全没有医学常识的谣言。然而一旦形成大范围的影响,你想消除它就会变得很困难。”在阿宝看来,中国的微博科普仍处于一个极糟糕的局面,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科普工作者比例很小,而缺乏科学素养的明星等,却偏偏喜欢在科学相关的热点事件中凑热闹。
 
还有一种现象让阿宝百思不得其解:自己认认真真写就的长篇幅科普文章,似乎并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反倒是没有太多科学内容、随意为之的短微博会得到迅速传播,引起争论。
 
“这事儿好像很不科学,想不通。”
 
探索、质疑、求证、理性,阿宝理想中的科普,是在传播具体知识的同时帮助公众建立这些科学精神和理念。“科普不是简单告诉大家常识,而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思想。”
 
“我不跟你辩论”
 
阿宝的微博透着幽默和智慧,但也极具杀伤力。他觉得能把科普文字写得有趣的人,并非有目的地要教育他人,而更多是自我心性的一种发挥。
 
尽管如此,他仍被人冠以“鹰派科普”的名号。所谓“鹰派”,其核心是不必过于温柔地迁就受众,而以强势、严厉的语言传达知识,“对伪科学做出强硬回击”。
 
“不和伪科学作任何正面的辩论,我很同意这一点。”阿宝告诉记者,这就像你不可能说服一个骗子承认自己骗人一样,没有必要一条条反驳对方的“荒诞理由”,否则会陷入无休止的口水战,而旁人未必能分辨清楚。
 
理性辩论难道不是科学精神的要义之一吗?阿宝的回答是,掺杂了很多非科学因素的网络辩论,往往变成毫无意义的混战,最终草草收场,得不出任何有意义的结论。
 
“我不跟任何人辩论,我只讲自己的道理。”阿宝说辩论有其自身的规则和要求,只能出现在地位对等的专业人士之间,而在微博混杂的舆论场中,真理并非越辩越明。
 
“口服胶原蛋白对美容无效,这就是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任何想要证明一加一等于三的文献,哪怕你拿出一千篇来,我都不会看。就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胶原蛋白之争给阿宝带来不少困扰,但他说自己从事科普的信心更足了,因为“伪科学的抗打击能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只是自己出名太快,还需要磨炼好心性。
 
网络生活之外,烧伤科临床医生阿宝最大的快乐是在完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手术之后。“与微博中的成就感不同,那是一种别人无法分享,也不需要分享的快乐。那种感觉更直接、纯粹、简单,也更实在。”
 
《中国科学报》 (2013-06-07 第7版 学人)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