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学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6-5
选择字号:
假酶不假用处大
 
■孙学军
 
催化活性是酶化学反应最突出的特点,可是在大约10年前,科学家发现存在一批没有催化功能的假酶,这一度让人无法理解。
 
所谓假酶,是指缺乏催化活性但存在非催化活性的酶蛋白变体。
 
我们的生物体系赖以生存的各类生物化学反应的实现必须依赖蛋白酶的催化功能,这些假酶为什么会失去催化功能?或者生物体系内为什么继续保留产生这些次品蛋白的能力?
 
科学家们发现,这种假酶的存在是规模化的,而后来的研究又发现,这种现象存在普遍性,也就是说几乎所有酶系都存在假酶。
 
现在的证据表明,这些原来以为属于废物的蛋白质实际上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例如可以协助真正的酶发挥催化作用,有的可以和受体结合,有的可以提供其他分子发挥作用的平台等。
 
关于假酶的产生,学术界目前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是正常酶的基因与负责催化活性的基因密码发生了突变;另一种认为假酶是真酶的祖先,真正的酶只不过是因为假酶基因发生突变的产物。
 
细胞内充满着功能各异的蛋白质,为什么也存在这些有功能缺陷的分子?不过,这些假酶具有可以结合底物的作用,可以使酶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具有更大的可控制性,这也许就是假酶存在的理由。
 
考虑到假酶的调节作用,科学家们可以寻找更理想的药物,例如比较热门的药物靶分子激酶、用于治疗慢性白血病的Gleevec等。这些药物虽然效果很好,但存在腹痛、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主要是因为这些阻断剂难以实现特异性。如果通过假酶可以实现更加特异性阻断某些酶的亚型,也许可以实现更理想的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虽然关于假酶的研究远没有达到实用的水平,但针对这一类分子的研究确实给人们带来许多应用的联想。
 
垃圾基因、假酶、微小RNA等都属于过去没有认识到的生物学分子,许多开始都被误认为没有价值的分子恰好是更重要的。
 
(作者系美国洛玛连达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3-06-05 第6版 生物)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