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工人进行饲料分装,后方工人在病毒感染机上进行接虫感染。
产业化的道路似乎总是看上去很美,人们又特别容易“陶醉”在“国内外最大”这样的“之最”中。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发的核心专利,虽已转化为国内外最大的广谱昆虫病毒杀虫剂生产线,但相关人员并未沉溺其中,而是更加谨慎地搜索市场“脉搏”。
■本报记者 周熙檀
总投资超过8000万元的“千吨级广谱昆虫病毒制剂产业化示范工程”,目前已在江西宜春市正式投产半年时间。
该工程使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病毒所)的核心专利,由江西省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实现年产2000 吨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的生产能力,成为目前国内外最大的广谱昆虫病毒杀虫剂生产线。
武汉病毒所研究员张忠信是这项技术的负责人,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蹲在地里数虫子的科学家”,他却做成了武汉病毒所最成功的成果转化。
面对成绩,他笑着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我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只是希望我退休了,中国生物农药的生产还在继续。”
一个很朴素的想法,面对的是产业化的艰难与风险。但张忠信认为:“认真搞都能成功。”绕不过的障碍,却可以翻越。
病虫害造成巨额损失
病虫害每年在全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30亿美元。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约30亿~35亿亩次,损失粮食约300亿~400亿斤,棉花约数百万担。
为了对抗病虫危害,化学农药的使用不断加量,导致害虫抗药性逐步发展。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农药用量成倍增加,一些害虫的抗药性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许多化学农药成品原药浸泡也伤害不了它们,在东南亚一些地区,几乎对此害虫无药可治。
“抗性棉铃虫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棉花绝收,抗性小菜蛾、甜菜夜蛾严重损坏蔬菜,已发展成为世界性防治难题。”张忠信说。
与此相伴的另一个问题是,超量及高毒农药的使用,危及食品安全。目前,解决食品安全和蔬菜化学农药超标的问题,我国主要投入在化学农药残留检测上。而在张忠信看来,如何发展能替代或部分替代高毒化学农药的生物防控制剂,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比之下,昆虫杆状病毒杀虫剂具有对目标害虫杀虫效果好、不污染环境、不伤害天敌、不易导致害虫产生抗性等诸多优点,是生态治理抗性害虫的重要生物制剂。我国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和巴西的黎豆夜蛾核型多角体杀虫剂都曾经大规模应用,每年应用面积曾达到300万亩次到3000万亩次。
但其缺点亦很明显:杀虫谱窄、杀虫速度慢和对紫外光敏感等,这些缺陷严重制约着昆虫病毒杀虫剂产业的发展。
病毒杀虫剂新方向
在田间,生物农药是在和化学农药PK。化学农药夜间洒,第二天早上已经显效;而病毒杀虫剂需要病毒复制过程,一般五六天才能看到成效。此外,蔬菜往往是多种虫害并发,而一般病毒杀虫剂只能针对单一虫害。
因此,广谱杆状病毒的分离和应用,成为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关键。
截至目前,全球广谱杆状病毒自然病毒株仅发现三种,分别是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芹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比之下,武汉病毒所开发的广谱甘蓝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可以防治32种农业害虫,对多种小菜蛾、棉铃虫、甜菜夜蛾、地老虎、黏虫和甘蓝夜蛾等农业重要害虫有较高的杀虫率和杀虫速度。
“事实证明,对化学农药产生很强抗性的害虫,使用生物杀虫剂效果明显,而且不容易产生抗性。”而这点,能够解决目前全世界面临的共性难题。
2007年,张忠信和团队申请了专利——“一种用替代宿主生产的广谱杆状病毒杀虫剂”。专利在申请两年后获批,但一直未实现转化。直到江西新龙化工有限公司主动找上门来。
张忠信坦陈,起初他并未看好这家做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企业。然而新龙公司一直积极推进,到2011年下半年,双方正式合作。
新龙公司的坚持与2010年海南毒豇豆事件关系密切。该企业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在海南生产,毒豇豆事件使得化学农药受到排斥,因此,企业特别希望通过发展生物农药,在海南乃至全国市场站稳脚跟。
于是,病毒所和新龙公司,碰撞出了新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广谱昆虫病毒试生产、两年四地田间试验、环境生物安全性试验等系列试验,建成了国内外最大的广谱昆虫病毒杀虫剂生产线。
“千吨级广谱杆状病毒制剂产业化”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项目,张忠信坚持病毒杀虫剂应用研究一下迈上了产业化的高阶。这无疑是最强烈的市场信号,生物农药的机会真的来了。
专利入股助推产业
产业化的道路似乎总是看上去很美,人们又特别容易“陶醉”在“国内外最大”这样的“之最”中。而张忠信想的却是另外一码事:“现在生产刚刚投入,后期推广应用还有艰难的路途。”
从市场来讲,生物农药首先是和化学农药在竞争。为了市场竞争,两种农药价格相差不大,但是就盈利水平而言,化学农药盈利大多了。
在张忠信看来,这项成果转化最大的难点在于,研究人员对农业应用技术研究不足。由于对化学农药应用和推广情况不甚了解,对市场和技术互动没有经验,现在参与市场推广很难得心应手。
实际上,产业化的开端并不顺利。
病毒杀虫剂生产的前提是饲养昆虫并感染病毒。工人培训了,技术教授了,但前两个月虫子养着养着都死光了。后来才发现,有幼虫饲养盘上带有病毒,从而导致小虫子感染死亡。此后,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合作开始的前半年,连昆虫饲养问题都没有解决好。
直到严格人员及物品的消毒程序,规范了管理流程,一切才步入正轨。
而双方相互信任的关系也是逐步建立的。一开始,病毒所以50万元授予新龙公司专利一年独家许可。一年后,伴随合作信心增强,专利独家许可时间变为5年,100万元。如今,病毒所正在计划以专利入股,占股5%,与新龙生物公司共同推进生物农药的产业化进程。
尽管广谱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已经将杀虫时间缩短到3天以内,但相比化学农药仍显速度慢,同时,其对强紫外光敏感,在生产中使用人力较多,因此,产业化发展仍需科研机构与企业进一步研究改进。
张忠信表示,距离退休还有四五年时间,有信心把企业搞得更大更好。“因为企业无法做大,成果价值也无法最大化。”
《中国科学报》 (2013-05-07 第7版 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