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田
郭树清走了,肖钢来了,中国证券监管机构迎来了新一届主席。在政治周期深刻影响经济周期的时代大势中,股市在新周期下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这不仅是股民、投资者关心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的创业者们所关注的。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综合分析。
宏观:国家新一轮改革的推进
重启改革已是新一任领导集体的共识。有人统计,十八大报告全文改革一词出现了多达86次。在随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中央明确提出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要深入研究、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而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更是在多个场合提出“改革红利”的说法。
综合多方信息可以判断,改革的目标应该是克服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体制性障碍,建立起民主法治的市场经济。因此,未来中国经济要持续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新一轮改革的推进程度及其效果,说到底要进一步解决生产关系制约生产力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从历史上看,过去10年,在加入WTO的出口带动、国有企业扭亏为盈的改革红利等因素作用下,我国经济节节攀升,股市最高达到了6124点。
不过,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深度盘整,也把我国股市一度击落到2000点以下。即使在美国道指连续上涨创出5年新高、我国GDP增长高达8%的情况下,目前A股仍在2300点上下徘徊。其中的原因,恐怕还是经济运行中的某些扭曲,比如各级政府而非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GDP的高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货币投放、部分生产要素仍由政府定价等等,造成社会资源利用和国民经济的整体低效。而证券市场作为现代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当前股指的艰难也是低效资源配置的真实反映。
中观:监管机构的新作为
郭树清虽然在任仅506天,但是其风风火火推进资本市场改革的系列措施令人印象深刻,其中涉及创业板的就有启动创业板退市改革、允许非公开发债等,而转融通、IPO实质性暂停、财务专项核查等也把自己和证监会推到了风口浪尖。
客观上说,郭氏新政对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基础制度、优化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起到了积极作用,其影响力应不亚于当年的股权分置改革。
可以预料,在高层表示要甩开膀子搞改革的指示下,改革仍是未来证监会的主线条,其目标应是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市场化运行的体制机制,把股市改革的红利惠及投资者,抓手则是简政放权,转变证监会的职能,厘清和理顺政府监管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譬如备受诟病的IPO发审制度、退市制度,正由于能否“上会”成为左右企业命运的关键,其中就可能存在大量公关和权力寻租,同时造成“壳资源”不正常稀缺。在退市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下,一些不具备投资价值的上市企业转让之抢手也成为我国股市一道奇特的景观。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国内股票普遍的高市盈率,也是我国证券运行体系运行成本高昂的结果。作为买单的股民,也可以以此为重要指标判断证券监管部门的改革是否到位。
微观: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
在国家和政府部门层面是改革,在行业、企业层面则是转型升级。
李克强总理说,“中国经济不转型将难以为继”,这有赖于各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路径无外乎两条,一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我国企业更多往高附加值的“微笑曲线”两头靠近。
行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导向也比较明确,那就是往内需和创新方向转,围绕人的衣食住行等多层次、多方位需要做文章,充分挖掘13亿人的内需市场;围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打造做文章,充分挖掘中国制造的创新潜力。
在该过程中,一度有人最担心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笔者认为,对于聪明的中国人、中国企业来说,从来都不存在能力问题,只有体制机制障碍带来的态度或意愿问题。
技术创新也不例外。只要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氛围形成了、机制理顺了,放手让民营企业去闯,使国有企业告别依靠政策或资源垄断的温暖怀抱,那么竞争的加剧、求生的本能就会使我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赶超甚至引领。
当年同属东方文化的日韩企业,也是顺着低级制造满足初级需求、需求升级与制造升级互动的路线走过来的。近来笔者走访长三角若干企业后,更为加深的印象是,在某些方面或环节,我国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已经不在很多大学、研究机构之下,而资本也通过前期介入推动技术创新加速及市场效益放大。
因此,在新的发展周期下,如果改革和转型推进顺利,真正实现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和开放的动力相叠加,那么股市将有望打开新一轮牛市窗口。
对于科技创业者来说,应该看到在支持创新、抑制投机的导向下,未来创业板或将像纳斯达克一样,实现从“严进宽出”到“宽进严出”的变革。也就是说,登陆创业板不会像过去登天一样难,但是高管圈了钱要想随时变现走人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同时,随着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和逐利资本的无处不在,未来“钱找项目”将是比“项目找钱”更加普遍的现象。
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笔者认为,在价值投资之“道”和技术分析之“术”外,应更加重视“势”,即密切关注、审慎分析国内外经济走势,因势利导投资符合政策导向的行业龙头企业,这是符合中国经济运行特点和股市规律,对于个人一己之力也比较可行的投资选择。但是,在股市天生大鱼吃小鱼且存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个人投资收益跑赢CPI(消费物价指数)比较现实,跑过M2(广义货币)有难度但有望达到,但要想实现“逆袭”则无疑跟中彩票一样了。
《中国科学报》 (2013-03-27 第3版 技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