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明明)记者近日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组获悉,该项目将综合统计建国以来的农业、气象、民政等部门的数据,通过研究全国和区域性的长时间序列气象资料、农情资料和农业灾情资料等,形成综合的灾害数据结构,在2015年初步构建全国突发性灾害数据库。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农业干旱、洪涝、低温、干热风等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的安全与可持续性。据统计,一般灾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就达4666.7万公顷,约占总播种面积的1/3,因灾损失粮食500多亿公斤。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李茂松表示,该项目旨在通过综合、系统性的研究,为指导农业防灾避灾、灾后补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据了解,项目团队集合了农业气象、气象灾害、农学、农业水土工程、水文水资源、电子自动化、机械制造等学科专业领域。该项目以三大优势作物(水稻、油菜、玉米)、三大灾害(干旱、洪涝、冷害)为研究对象,项目设6个课题、32个团队,从构建全国突发性灾害数据库,开展区域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抗逆性品种筛选试验、揭示区域主要农作物气象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开展突发性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应急机具和抗逆制剂研发等方面开展工作。
《中国科学报》 (2013-03-07 第5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