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歆涔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2-23
选择字号:
银河系“臂膀”失而复得

 
图片来源:《皇家天文学会月报》
 
一项最新分析显示:银河系旋臂的数量是近期观测结果预期的2倍。作为一项针对恒星形成区域最全面普查的一部分,该项分析工作将焦点集中在大型恒星上,其质量为太阳质量的8倍及以上,具备这种规模的恒星最终将通过爆炸形成超新星。此外,这些恒星必须处于刚刚形成不久的早期阶段,仍然位于宇宙中的炙热气体云和尘埃之中。
 
研究者共确定了约1650颗符合条件的恒星,并推算出这些恒星与地球的距离(如图中黑点表示这些恒星,而圆圈表示太阳系所在的位置)。分析发现,这些恒星中的大多数排列于银河系的4条旋臂上(如艺术构想图所示的银河系),研究者将结果在线发表于12月17日出版的《皇家天文学会月报》上。研究者说,在这些“年轻的”大质量恒星之中,只有40%位于之前得到确认的恒星形成区域内。
 
2008年,另一个研究小组绘制了一幅包含有1.1亿颗恒星的星图,证明了银河系有2条旋臂存在。但这一研究的作者认为,在这1.1亿颗恒星之中,存在着许多小型、昏暗及“年长的”恒星,它们有极大的可能性位移出恒星形成区域。最新分析发现恒星在这4条旋臂中的分布并不均衡,有2条包含的恒星极多,而另外2条包含的恒星则比较稀少。尽管如此,这些“年轻的”、大质量恒星的总体形成速率在这4条旋臂中几乎是一样的。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一项针对恒星形成区域的低分辨率调查,其结果暗示银河系存在着4条旋臂,而最新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结构的确存在。尽管该研究结果增加了恒星形成区域的数量,但银河系中恒星的总体数量却不会大幅度增加,因为“年轻的”、大质量的恒星占银河系恒星总数的比例很小。
 
(段歆涔 www.science.com,12月22日)
 
《中国科学报》 (2013-12-23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