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31
选择字号:
冬天,用温暖支撑生命的希望

捐款现场。
 
北师大供图
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在背后推你一把,而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便有义务再去推别人一把。师大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含蓄,但他们却用行动将这一道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报记者 陈彬
 
2012年12月24日,平安夜。
 
对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3班班主任张蔚和她的60多名学生来说,这个平安夜过得并不“平安”。没有了之前熟悉的温馨与浪漫,班里每个人心头多了一份揪心和焦急,而这份感情都指向一个人——与他们朝夕相处一年多的同学李夏夏。
 
此时,李夏夏正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由于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这个曾经活泼快乐的女孩第一次感受到了死神的威胁。
 
“老师,我不想死……”
 
事情还要从2012年9月份说起,那时,李夏夏经常出现牙龈出血的现象。起初大家都认为是上火引起的,并没有在意。直到情况越来越严重,夏夏才想到去医院看看。这一看,人们才发现“出大事了”。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症候群。严重者可致命,而由于其难以根治,该病曾一度被认为是绝症。
 
确诊当天,张蔚便赶到了医院。抱住老师,李夏夏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不想死……”这句话足以让所有人心碎。然而,这个对生命充满渴望的女孩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由于病情严重,她必须接受骨髓移植,手术和配合治疗的费用高达几十万元,这对于自幼丧父,家庭已负债累累的李夏夏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对此,李夏夏的老师和同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事实上,就在李夏夏病情确诊的第一时间,张蔚便组织同学开了一次班会。会上,这群家庭普遍不富裕的免费师范生自发捐出了8000多元。然而,随着李夏夏病情的不断恶化,这笔钱显然有些“杯水车薪”了。此时,他们想到了向社会求助。
 
“当时真的没想那么多,只知道我要救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蔚说出了很多同学的心声。于是,就在那个平安夜,这个班的所有同学再次聚到一起,确定了银行转账、现金以及支付宝三种捐款方式后,同学们立即分工,开始了募捐。
 
平安夜里,所有人的心与一个人的“平安”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我知道,1000后面3个0”
 
第一笔社会捐款出现的时间,比很多人预料的要早一些。
 
晚上7点11分,一位热心人通过学生们公布的银行账号,转过来20元钱。这一平时很不起眼的金额,却让学生们欣喜若狂。第一次的欣喜还未消退,第二波惊喜又来了——学15楼有一个宿舍集体捐了1200元。随后,负责捐款联系的同学的手机便不断震动……
 
“相信这个平安夜大家会为自己的善意找到真正的平和与安乐,更重要的是,夏夏平安的希望在这里有了温暖的支撑。”那晚过后,一位学生在微博里这样写道。
 
12月25日,爱心的接力还在继续。
 
校园媒体的宣传渠道全部开放,北师大官方微博连续发声,热情为捐赠呼吁。学生记者团、白鸽青年志愿者协会、“农民之子”、校学生会、各院系学生会以及其他社团都纷纷参与进来。北师大教育基金会为夏夏募捐设立了“夏夏救助基金”专项账户,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更是第一时间启动了学生临时大病紧急救助资金。
 
12月26日,随着一股寒流的侵袭,北京的最高温度降至零下2度,西北风凛冽。在募捐台前,同学们的脸冻得发紫了,手冻得麻木了。但他们仍旧一遍又一遍大声喊着“奉献您的爱心,挽救夏夏生命,感谢大家对夏夏同学的关心”,一次又一次向捐款的人们90度鞠躬,说着“谢谢”。
 
一位小朋友脱下手套,用笔慢慢地写下自己的名字。母亲在一旁问道:“你知道1000后面有几个0吗?”“我知道,3个0。”他骄傲地回答。
 
“我们想为你们进行一场义演,不过最近大家都忙着考试,只能等周六了。”北师大吉他协会的成员说。此前,他曾送来协会演出筹得的1000元。
 
就在募捐同学冻得瑟瑟发抖的时候,一位女生拎了几杯热奶茶过来,递给了他们。“这是楼管大妈让我们带过来的。”
 
……
 
12月26日,善款筹集金额为209107.88元。
 
“我们需要将爱延续下去”
 
就在捐款结束后,张蔚给班上的同学布置了一个“任务”,要他们对那些捐款人士作一个“采访”。“其实就是想让学生们多和他们交谈,让这些好人的‘正能量’感染学生。”张蔚说,这件事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挽救了李夏夏的生命,对于参与整个活动的这些“90后”大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平时他们可能会因为看到一些不良的现象,对社会产生一些误解,而这件事告诉他们,我们身边充满着爱。而我们需要将这份爱延续下去。”
 
说到爱的延续,有件事情让张蔚至今印象深刻。在捐款过程中,北师大文学院96级的师兄师姐主动为自己的小师妹捐助了4万余元。而事后张蔚得知,在这笔钱背后还有这样一段故事:这批96级的学生在进入北师大学习期间,同样家庭贫困,而当他们的一位同学身患重病后,也正是在院领导和同学的呼吁下,社会力量的爱心救助让那位同学重获新生。
 
“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在背后推你一把,而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便有义务再去推别人一把。师大人表达感情的方式很含蓄,但他们却用行动将这一道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张蔚说。
 
如今,通过各方爱心的汇集,学生们募得的善款已经超过了80万。这笔钱已经可以支付李夏夏所有的医疗费用。同时,相符的骨髓配型也已找到,李夏夏终于可以安心准备手术了。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这个爱唱爱跳的女孩就会重新回到同学身边。相信在明年的平安夜,久违的气息将再次回到这个友爱的集体中,温馨又浪漫……
 
记者手记
 
给爱心一个宽容的空间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李夏夏的一位亲属找到张蔚,请她写一份证明。通过这份证明,这位亲属才能到专门的基金会领取一定数额的治疗费用。这一细节足可以反映此次募捐活动的程序严谨。
 
事实上,在筹款的这段时间里,张蔚经常会听到身边人对整个过程细致、规范的感叹。
 
对此她多少有些无奈:“一方面,这牵扯到几十万元的巨款,我们不能不细致;另外,一些人对于捐款本身的质疑与猜测,也使我们不敢不细致。”
 
在这些质疑中,既有捐款是否能用到病人身上的担心,也有怀疑张蔚等人借此“炒作”自己的疑问。对此,张蔚的心态还是比较平和:“这些质疑其实是一种引导,让不专业的我们迅速反应出工作当中可能会面临和出现的问题,迅速解决,我们感谢这些不同的声音,他们让我们遇到了挑战,但是也帮助我们规避了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也需要作一定的反思。
 
应该说,近些年在高校中,类似于李夏夏的情况并非十分少见,相关的社会性捐助也时常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当面对一场对生命的拯救行动时,适当的质疑或许有一定的必要性。但相对而言,更加重要的则是一份包容与体贴,我们可以善意地提醒,但切不可无端猜疑。毕竟保护一份爱心,挽救一条生命,要比此时的“道德审判”迫切得多,也珍贵得多。
 
 
 
《中国科学报》 (2013-01-31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