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3-1-31
选择字号:
复旦大学环境系教授杨新:
上海应建设超级大气监测站
 
■本报记者 黄辛
 
近日,我国东北、华北乃至黄淮、江南均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雾霾天气,这再次使以PM2.5为代表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复旦大学环境系教授杨新建议,应加大投入建设上海大气超级监测站,提升污染预警监测能力。
 
目前,上海常规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已基本覆盖全市各区县,监测的项目包括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已能够全面反映污染的总体状况和浓度水平。
 
但杨新认为,当前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的成因、来源极为复杂,仅监测常规污染物的浓度水平,无法从根本上解释污染成因并进一步追踪污染来源,给污染的控制带来较大难度。另外,高污染日期间,需要快速诊断污染的成因、来源及未来发展趋势,并发布污染预警信息,仅仅依靠目前的监测能力,实现起来有着较大的局限性。
 
近几年,上海市环境监测部门以及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初步加强复合型大气污染观测,但从点位选择、能力配置和对数据深度分析等方面和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
 
美国从2000年开始先后建成8个大气超级监测站,配备了大批先进的研究级监测设备,用于研究大气污染成因、来源、控制措施制定等。国内以广东省为例,目前已建成“珠江三角洲大气超级监测站”,该站位于广东省鹤山市花果山,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总投资3000多万元,它的建成为珠江三角洲区域污染问题的研究和防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杨新认为,上海市应建立针对大气污染全过程的超级监测站,配备先进的在线监测技术和研究人员,深入开展相关研究,“这对于全面掌握本市乃至长三角地区的污染本质,开展高污染日的快速诊断及预警,有针对性地开展大气污染的防控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杨新还表示,PM2.5的来源复杂,涉及多个行业,对于大气污染的监测和预报也涉及环保和气象等部门。有必要尽快启动上海市高污染预警联动防控体系的研究,建立面向多部门协同的高污染预警防控指挥平台。通过建立高污染预警指挥平台,更加准确预测重度污染的发生和发展,在高污染状况下协调指挥各主要排放行业进行污染减排,为预警联动提供保障。
 
《中国科学报》 (2013-01-31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欲在脆弱冰川周围建屏障 科学家揭开天体高能电子产生之谜
研究阐述钙钛矿量子点最新进展 7月福利!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