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 不断加强京区党的建设为“创新2020”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持续动力 |
|

白春礼院长接见院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

组织中科院建院60周年文艺晚会

中科院党组副书记方新(左),中科院党组成员、京区党委书记何岩为创新文化广场揭牌
本版图片由中科院京区党委宣传部提供
编者按
在2012年9月10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京区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中科院党组成员、京区党委书记何岩同志代表第十届委员会作大会主报告,从八个方面回顾并总结了2007~2012年党委的重点工作,凝炼了科研院所党建工作的经验与体会,现将报告摘编发表。
一、大会主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坚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不断加强京区党的建设,为实施“民主办院、开放兴院、人才强院”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创新2020”、实现创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二、五年主要工作回顾
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目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
5年来,京区党委始终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原则,把“围绕创新、服务创新、促进创新”作为各级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组织京区各单位以“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学发展”为载体,以局所级领导班子和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紧密结合知识创新工程实践,按照中央部署的阶段、环节有序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呈现出“紧密联系实际,工作扎实深入;问计科学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坚持边查边改,体现实践成果;领导表率示范,务求活动实效”的特点,达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经过深入调研,研究制定了北京分院系统《所长负责制实施细则》、《党委工作实施细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实施细则》和《学术委员会工作细则》4个政策规章,完善了研究所的管理体制,提高了管理水平。群众满意度测评显示,对京区党委学习实践活动表示“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相加为100%,京区绝大多数单位也达到了90%,学习实践活动得到了职工群众的广泛认可。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组织京区各单位以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为主要内容,确立了“创先争优为‘创新2020’提供可靠保证;科学家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我为科学家和创新跨越服务”(即一保证两服务)的活动载体,努力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和谐奋进、服务职工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四个方面取得实效。同时明确要求各基层单位要在推进“创新2020”中创先争优;在服务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创先争优;在深化改革、创新管理、服务群众中创先争优;在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创先争优。通过组织专题展览、报告会、红歌会以及编印活动简报等方式,积极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通过推动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形成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良好局面;通过调研、点评和经验交流,督促指导并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上述做法和经验受到中央组织部调研组充分肯定,并得到中央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副组长、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的批示。2010、2011年,表彰了京区创先争优先进典型,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中奋勇争先,为“创新2020”的启动营造了良好氛围。
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核心,进一步深化理论武装
5年来,京区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并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和武装京区广大党员干部,着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打牢思想基础,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加强科学发展观、中共党史二卷、建党90周年伟大成就等专题学习,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院党校、求是论坛、专题理论研究班和有关媒体在理论宣传及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了解世情国情党情,准确把握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基础,不断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水平。注重以理论研究深化理论武装,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工作结合的新途径,撰写有关工作研究文章在《紫光阁》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调研报告获中央国家机关党建研究会优秀调研成果奖。承担全国党建研究会科研院所专委会秘书处工作,积极参与重大课题的研究,相关成果在《人民日报》、《党建研究》上发表。
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
5年来,京区党委注重从观念、机制、方法、手段等方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建立基层党委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基层党委工作的指导检查和激励约束。将两年一次的集中考评调整为届中和届满两次考评,考评结果以“红皮书”形式在京区党委年度工作会上反馈给各单位。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好评,多次作为典型经验交流推广。连续11年开展“党建工作创新奖”评选,总结推广京区基层党建创新的新鲜经验和做法,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全国党务公开50个试点单位之一,积极开展党务公开试点工作,将党务公开纳入基层党委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坚持开展“党员永葆先进性”主题教育活动和“我为创新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广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意识和各级党组织以科技创新需求为牵引、推动科技创新的能力。
指导各基层党委按时完成换届工作,积极帮助新建单位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保证党组织在京区的全覆盖。按照党委书记和副书记专兼职结合的制度,配齐配强党务干部,明确要求科研和管理骨干担任支部书记。认真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指导各单位开展基层党支部分类定级工作。组织编写《党支部工作手册》,开展党委书记、党办主任专题培训和基层党支部书记轮训,与院党校联合举办科研一线党支部书记培训示范班等。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和服务工作,高度重视科研骨干入党问题,相关调研报告获得中央国家机关2011年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注重对党员的关心关爱并建立帮扶机制。截至2012年6月30日,京区共有62个基层党委和直属党总支(包括3个新建单位党委筹备组),1064个基层党支部,36399名党员(其中新发展党员2578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党员15624人,占43%;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党员15306人,占42%。
在抗击汶川和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在完成奥运会、探月工程、神舟飞天、蛟龙入海等国家重大任务中,京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攻坚克难、冲锋在前,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受到上级党组织的表彰,其中,青藏高原所姚檀栋院士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另有4个党支部、6名个人被评为中央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
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稳步推进作风和制度建设
5年来,京区党委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践行务实作风,弘扬廉洁风尚,倡导科研诚信,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反对奢侈浪费,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干实事、讲实话、求实效,注重调查研究,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加强对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指导和督促,使民主生活会真正发挥统一思想、改进作风、加强监督、增进团结的作用。认真抓好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各项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从总体看,京区各单位党委在研究所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和参与研究所重大决策,不断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建立健全惩防体系为基础,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5年来,京区党委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依靠全体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实施和推进“创新2020”保驾护航。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和制度,建立完善廉洁从业风险防控体系。注重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强化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以典型引导、反面教育、民主监督为抓手,加大教育、查处和治本的工作力度。认真开展反腐倡廉建设量化考评,规范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
以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为抓手,不断丰富党建工作新内涵
创新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紧密结合,使我院党建工作更具鲜明特色并不断保持活力。5年来,京区党委着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召开全院创新文化建设10周年总结大会,梳理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创新文化建设的经验。组织制定《中国科学院2010-2020年创新文化建设纲要》,明确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目标和下一个10年工作重点,指导全院各单位深化创新文化建设。大力宣传和弘扬“服务国家、造福人民,追求真理、勇攀高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淡泊名利、团结协作,实事求是、科学民主”的“科学院精神”,使之成为我院创新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创建创新文化广场,将思想建设、知识服务和科学文化传播有机结合,推动学科交叉渗透和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融合。创办《科苑人》内刊,全面反映我院在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文化、思想政治工作、民主管理等领域的经验和探索。编辑《创新案例》,出版《创新文化之歌》,梳理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宣传科学人物和科学精神。积极开展创新生态系统等应用性理论研究。部分研究成果受到全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中央国家机关党建研究会的表彰。2012年北京分院创新文化广场荣获“中央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十大学习品牌”荣誉。
以凝聚力量、增强活力为着力点,努力提升统战、群众工作水平
5年来,京区党委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群众组织工作的领导,支持他们依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使各级民主党派和群众组织在凝聚人心、会聚力量和全局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制定落实加强和改进京区统战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京区统战人士数据库,定期召开民主党派及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和“非中共所局级干部研讨班”以及“非中共科技骨干培训班”,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把握、参政议政、组织协调和合作共事的能力。积极推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对其政治领导,支持他们开展特色活动。认真完成全国和北京市人大、政协党外人士酝酿和推荐工作,形成京区中共组织与民主党派组织之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良好氛围。
认真指导各单位健全职代会制度,以服务创新、服务职工群众为目标,建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工作平台。以开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和创建“合格职工之家”为载体,推动基层工会组织建设。承办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先进职工之家”建设经验交流暨现场观摩会并交流我院“合格职工之家”经验。与中央国家机关工会联合会共建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和网站以及“心视角”论坛。认真组织科研和管理骨干专项健康体检和疗休养,努力解决科研骨干子女就学等问题,组织承办院第4、5届暨京区第12、13届职工运动会。认真指导京区各级团组织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积极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制定《中国科学院共青团工作条例(试行)》,修订《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章程》,出版《科学春天里的年轻人》和《青年心理手册》。建立“科苑佳缘”网站,努力解决单身职工的交友问题。组织女科学家进校园、评选表彰“中国科学院十大杰出妇女”等,展示新时期我院知识女性“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风采。
以尊重、关心和培养、爱护为着眼点,做好离退休干部和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5年来,京区党委重视加强和支持离退休干部、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离退休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研究生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我院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积极推动各基层党委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对老同志做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积极为老同志老有所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进一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加强理想信念、组织观念和国情院情等教育,切实增强研究生党员的党的意识、党章意识和党员意识。要求各单位党委把研究生党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责任人;加大对研究生党员和青年党员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五年工作的经验与体会
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才能使党建与科技创新结合更加紧密:只有始终坚持把“围绕创新、服务创新、促进创新”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科技创新的成效作为检验党组织有效履行职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标尺,才能找准党建工作的切入点,才能使党的工作定位更加准确、更加奋发有为,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和党的工作的影响力。
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只有紧密围绕新形势新变化,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认真总结和提炼各级党组织“围绕创新、服务创新、促进创新”的新经验和好做法并将其升华为制度落实到党建工作中,才能真正为全面推进“创新2020”提供可靠的政治和思想保证。
始终坚持创先争优,才能为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如果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履职尽责创先进、每一名共产党员都立足本职争优秀,形成竞相争创、比学先进的良好氛围和促进科技创新的激情,科研工作就会充满创新的活力。同时,要把典型宣传、示范带动作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方法,不断构建并完善创先争优经常化、制度化的行动机制和长效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我院科技创新又好又快发展。
始终坚持创新文化建设,才能拓展和丰富党建工作新内涵: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是我院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中密不可分的重要内容和工作平台。创新文化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党的领导和组织下建设。我院创新文化建设的实践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力抓手,延伸了党建工作的领域、拓展了党建工作的内涵,为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供了“源头活水”。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使党的领导深入人心、赢得支持:必须充分相信和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和发展人融入党的各项工作中;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民主和作风建设,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政问计于民,汲取创新源泉;必须时刻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倾听发展诉求,加强人文关怀,切实解决群众关心和反映的突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的领导更加深入人心、赢得广大党员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更加信心百倍地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
《中国科学报》 (2012-09-11 A3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