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飘逸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15 4:58:57
选择字号:
在山海相接处行走
 
■黄飘逸
 
半年前我有幸选上了台湾中山大学的交流项目,来到山海相接处的台湾中山大学。一到高雄小港机场,就有台湾同学作为buddy(搭档)前来接机。在浙大我们是学长,开学时去迎学弟学妹;在这里,我们被当成了照顾的对象。
 
我的学分基本已经修满,所以我就按兴趣选修了《网路与社会》和《资料库管理》公共课程,还选择了3门外文系的《美国自然书写》等专业课。
 
台湾的大学课程多数是小班教学,小组讨论成为了教学环节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我所选修的课程,除了一门专业选修课只有8个同学没有设分组讨论外,其余课程都有小组讨论、组内互评。其中两门课程,小组作业成绩占总评的较大比重。
 
作为“少数派”的交流学生,我一开始总担心没人与自己搭档。可事实上台湾同学对交换生的照顾远远超乎了我的想象。
 
随机分组之后,台湾同学非常热情地邀请我参与每一次的讨论。虽说《资料库管理》是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可面对从没碰过的写网页代码和使用数据库的时候,我还是慌了神。然而,小组长不仅根据每位成员的特长安排了分工,比如女生负责美工,男生负责写代码,还为我们组写好了一些简单的代码范本。这样的贴心安排使得我不再犯愁。
 
这个作业贯穿整个学期,我们小组每隔一两周就会开一次讨论会,把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一般情况下,组长会负责一些难点的突破,而我负责一些纠错的工作。由于每次的讨论会大家都是带着各自的疑惑而来,因此在完成任务时也都非常高兴。
 
我们小组的最终作业,在期末答辩的时候堪称完美,连老师都没有找出我们的疏漏之处,获得了长时间的掌声。
 
在山海相接处的中大,留下的记忆,很美。(作者系浙大外国语学院学生)
 
《中国科学报》 (2012-08-15 B4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类脑脉冲大模型“瞬悉1.0”问世 油菜素内酯调控棉纤维伸长的机制
基因“开关”控制植物细胞器演化速度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