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玛青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15 4:58:57
选择字号:
我的北卡之行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里的西番莲
 
■玛青
 
浙大生命科学学院与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本科生实习互相支持,北卡的学生来浙大,而我们,去北卡。
 
走进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整齐的砖红色房屋随意地分散建造,校园里林荫密布,很多植株上都挂有标明植物拉丁语学名的指示牌,向所有的生物爱好者们敞开着植物学的大门。
 
在生命科学学院大楼里,我们看到了大规模的温室中培育的各种植物学模式植物,北卡的几位教授为我们解读了影响模式植物长势的因素。在植物园里,老师指点我们细致地比对相同物种的北美种类和东亚种类的形态。每发现一种间断分布的典型物种或与研究相关的近缘种,老师们都会不顾泥泞,直接上前去探讨和拍照记录。
 
在北卡西海岸的路边,我们被路边的一片海岸松林所吸引。这片松林里的海岸松生长并不密集,还穿插缀落着野葱一类的草本灌木和麻栎等较低矮的植株。林间,脚下的土地十分松软绵密,我们以为是为了保持土壤肥沃,对这片松林进行过人为的焚烧。然而北卡州立大学的老师告诉我们,这里的确是经过了焚烧,但是不是人为而是自然火灾,并且每隔两三年都会发生一次。这样的火灾除去了一些繁殖能力过于旺盛的杂草,并大大减少了松林密度。火势过后,剩余的少许海岸松获得了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光照,重新生长和繁衍出一片新的松林。
 
人类的生存和壮大,离不开自然的启发。
 
自然的规律如此,新鲜事物的产生,必然意味着陈旧事物的消亡;然而,没有旧的种子萌芽,也生长不出新的森林。所谓“靡革匪因”,只有建立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才能有新的演进。
 
这片马尾松林的土地上,处处是异常大而饱满的松果。我挑拣了一个直径十公分、长约十五公分的,带回了家放在书架上,它让我记住这片远在大洋彼岸的海岸松林,更记住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作者系浙大生命科学院学生)
 
《中国科学报》 (2012-08-15 B4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类脑脉冲大模型“瞬悉1.0”问世 油菜素内酯调控棉纤维伸长的机制
基因“开关”控制植物细胞器演化速度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