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懿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15 4:58:57
选择字号:
用设计的眼光看日本
 
■邱懿武
 
本想单纯地在日本闲荡,不带任何学术目的,可长时间在专业上的思考,让我无形中总是用设计的眼光看待一切事情。
 
有意思的是,许多中国设计专业的学生都是从日本设计开始了解,很多人都在追求简约朴素的日本风。
 
美与艺匠精神
 
在日本,拿到一张地图,上面推荐的半数景点就是美术馆,多的好像中国的加油站。每一个美术馆都定期更新作品,展出的还有民间工艺、珠宝艺术甚至食品。不管平时还是周末,总会有许多的日本人穿着和服逛美术馆,欣赏艺术品。在我看来,几乎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中国的味道。
 
在上世纪70年代还被称为“设计小偷”的日本,到了90年代,产品已经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
 
在京都,一个秉承日本艺匠精神的小漆碗,可以开价超过10万日元;在箱根,一条条竹丝被编制成了各种肌理交错的工艺品,成就了日本的美感经济。在日本,处处都能体会到被全民尊重的艺匠精神,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手上的事情做到极致,不管你是做拉面的厨师,还是普通的收银员。
 
曾经在SONY的工作坊,我体会过日本人在企业中的艺匠精神。一个亚克力材质有上千种的选择。从SONY相机的升级T1、T2、T9、T10……从中看出日本设计不断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现在看来,他们还是在遵循艺匠精神,没有去创造未来,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创造力,而是缺乏整合性的领导力。
 
日本企业的困境
 
SONY是日本制造业的一个缩影。曾陆续推出半导体收音机、可携带黑白电视机、随身听、3.5英寸软盘驱动器等12项划时代技术的索尼,自1990年后的20年里,几乎没推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划时代产品。与此同时,日本的企业文化曾让世界崇拜不已,但如今保守的作风日益成为阻碍企业进步的绊脚石。
 
很多学者说,按照逻辑iPod应该是SONY的产品,因为Walkman(随身听)在数字化时代升级到电子音乐播放器是一个必然。而iPod的成功实际上是硬件、软件、网络、内容再加上服务的整合成功,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纵向合作。而在SONY内部发展数字音乐必定会损害SONY唱片部门的利益。SONY内部官僚化的组织管理,枪打出头鸟、以和为贵的企业文化抹杀了创新能力。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纵向合作已经是完全可以期待的,如果不主动地走出一步,如果不主动地寻求整个产业之间的合作,整合创新,一个全新的产业发展机会可能又会失去。
 
如今的苹果正如昔日的索尼,“凭借崭新的产品和服务颠覆人们生活模式”的同时也通过产业整合,让其成为了最富有的公司。
 
曾经在课上跟同学分享过iPhone产业链的故事,iPhone是在美国设计,在日本制造关键的零部件,由韩国制造最核心的芯片和显示器,由台湾厂商供应另外一些部件,最后在深圳富士康工厂组装,再空运到美国,又被苹果商店门口排队的华人买走,然后高价卖到中国各地,又被深圳的手机作坊回收翻新再出售,最后被当做电子垃圾拆解回收。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路径,最大的组装厂、最大的消费市场、最大的污染都在中国。而最大和次大的利润呢?中国扮演了怎么样的角色?(作者系浙大设计研究院学生)
 
《中国科学报》 (2012-08-15 B4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类脑脉冲大模型“瞬悉1.0”问世 油菜素内酯调控棉纤维伸长的机制
基因“开关”控制植物细胞器演化速度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