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武学超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15 4:58:57
选择字号:
加州大学:一所卓越大学的学术之道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风靡全球的世界大学排名对大学学术卓越竞争力的强调,驱动着世界各国纷纷把“卓越”作为调整大学学术发展战略的核心价值选择。加州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以其对学术卓越的不断追求,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武学超
 
加州大学(伯克利)作为世界公认的全美最好公立大学,学术声望享誉全球。1906年,加州大学进入全美“六大”大学之列;1934年,在全美大学排名中,该校被誉为“美国卓越大学”;1964年,该校又被誉为“美国最稳定的卓越大学”。迄今为止,加州大学已有21位教师荣获诺贝尔奖。仅从2009年6月至今,加州大学就研发出2217项发明成果,其中获美国专利569项、国外专利465项,签署专利技术开发许可协议300项。
 
在美国,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是评价大学学术质量的关键指标。根据全美研究委员会2011年公布的结果:在对全美212所研究型大学的博士培养项目学术评估中,加州大学博士项目总体学术质量位居首位;在教师竞争力和所取得的科研成就方面,该校52个学术领域中有48个均排在全美高校前10名。
 
学术卓越的生成逻辑
 
加州大学能产生卓越学术,是有一定逻辑性可循的。
 
首先,在加州大学长期历史发展中,已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多元融资渠道,为其学术卓越提供了资金保障。其学术资金主要来源于州政府、联邦政府、基金会、私人慈善组织等。联邦政府是加州大学学术研究经费最重要的来源。借助联邦政府投资创办的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和曼哈顿计划大大促进了该校科学领域的学术实力,成为加州大学学术卓越的最大驱动因素。此外,加州大学也积极吸纳国内外基金或慈善机构、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国内外商业协会的学术资助,并与产业部门合作,吸纳产业资金,这些多元外部筹资来源为其学术卓越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
 
其次,追求“学术卓越”是加州大学历届校长的一贯办学理念。早在吉尔曼时期,加州大学就提出了“通过开展与加州面临经济挑战相关的科学研究最好地服务于加州利益”的办学理念。之后,惠勒首次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斯普劳尔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招纳卓越贤才,把“鼓励和支持学术卓越”作为他的领导原则。克拉克·克尔被誉为“现代伯克利的设计者”。他的根本目标是将加州大学发展成为一所全美顶尖大学。可以说,加州大学坚持不懈的“卓越”价值追求孕育了其学术卓越。
 
第三,以学术评议会为核心的共同治理制度为加州大学学术卓越提供了重要保障。1868年,加州大学设立了由校外人士构成的董事会。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由校长领导、所有教师和各院系领导构成的学术评议会。惠勒任期时,赋予了学术评议会多项权力,确立了学术评议会的独立地位。自此以后,历届校长对董事会和学术评议会的规章制度与治理结构不断革新和完善,奠定了加州大学现代意义上的共同治理制度框架:在董事会下两个既并列又有必要重叠的决策体系,即学术评议会和校长为代表的行政机构。在共同治理制度保障下,加州大学人才辈出,确保了加州大学世界卓越的学术水准。
 
最后,为提升学术卓越水平,加州大学不断创新知识生产方式。加州大学高度重视与产业界的合作,创设了“知识产权和产业研究联盟办公室”,为加州大学与产业研发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从而促进加州大学学术研究的高情境化,形成了多元利益相关者参与的知识生产共同体,知识生产组织形式灵活多样。
 
新知识生产观值得重视
 
从加州大学学术经验发展看,充足的科研资金是确保学术卓越的必要条件。我国高校应该采取“走出去”战略,加强与产业部门的科技合作,并积极开拓与国外企业研发合作的新途径,吸纳国内外各产业界的研发资金;同时,应通过各种基金会组织,积极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并积极探索吸纳国外慈善基金会资助的途径。
 
同时,加州大学学术卓越生成逻辑启示我们,只有不断地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并以“学术卓越”为践行发展之道,才能不断地提升大学的学术水平和竞争力。对此,在政府层面上,正确决策“学术卓越”办学理念,营造“学术卓越”大学文化,应成为提升大学学术品位,提高大学核心学术竞争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价值选择。
 
加州大学在确保“学术卓越”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董事会和学术评议会的形式实现了共同治理的制度保障。我国在完善现代大学制度进程中,首先应科学组建学术评议会这一共同治理的核心机构,鼓励全校教师代表参与大学治理,创建大学行政与教师共同治理理念的新型制度模式。只有在这种民主的共同治理制度下,才能促进大学人才辈出,保证大学不断产生原创性学术成果,从而实现大学学术卓越。
 
M·吉本斯等西方学者在《新知识生产》论著中揭示了当前大学知识生产方式的变革趋势:传统的以理论独尊、试验性科学、学科内部驱动、以大学为核心的知识生产模式,正在被新知识生产模式所取代。新模式的基本特质表现为:跨学科、应用情景、知识生产参与者的多样性和异质性、知识生产组织形式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我国大学必须深刻认识新知识生产观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加强跨学科学术研究项目建设,以问题取向或应用取向引导大学学术研究。在学术共同体的组织上,实施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学术共同体组织的灵活性和快捷性。
 
《中国科学报》 (2012-08-15 B3 思考)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类脑脉冲大模型“瞬悉1.0”问世 油菜素内酯调控棉纤维伸长的机制
基因“开关”控制植物细胞器演化速度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