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见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8-15 4:58:57
选择字号:
你中或是不中,生活总要继续
 
■郑见
 
近段时间,浏览科教类网站和论坛,发现科研论坛中充斥着对即将揭晓的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果的期盼和焦虑。在科学基金“大考”结果公布之前,全国十几万乃至更多申请和参与科学基金项目的科研人员的心情可两字概之:煎熬。
 
对大学或研究所的青年科研人员来说,获得科研项目就能开展工作,也许一个项目下来,就能在某一领域站稳脚跟,即使没有什么建树,也能积累些经验和资历,为下次申请或申请其他项目打下基础。
 
科研项目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科研项目却是万万不能的。与国内各种科研项目、省市级各类科学基金项目相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以其相对的公平、公正和相对高的“含金量”,使其受到“青椒”到“大牛”的普遍青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竞争也出现越来越激烈的势头。
 
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对项目申请都非常重视,通常单位科技管理部门会先组织动员、进行培训、请人指导,也会认真检查申请书格式、核实申报情况。这种既忙乱又焦急的状态要等到评审结果出来才算尘埃落定,中或不中,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内地一所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的经验是“以终为始”,即该校通常每年新学期刚开始(资助结果刚公布),就开始新一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准备工作,先开全校的申请动员会,请人讲政策、说经验,布置任务,然后是布置学院和二级单位分别组织动员。据了解,不少科学基金依托单位都会“笨鸟先飞”,每年在集中受理前半年就开始备战。
 
如果还有意染指省、市级的科学基金,学校的基金以及部分横向课题,一年下来,加上科技部科技项目体系的、教育部科研项目体系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系列的,卫生、农林等各部、局的项目申请将应接不暇。
 
科学基金对基础研究来说十分重要,而项目申请书的质量又在申请成败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重视“本子”(申请书)也无可厚非。但从事基础研究者,或者初入科研领域的青年人,如果把申请科学基金项目看得像科举一样,将命中项目当做目标,将申请书当成科举试卷,一年中有半年或更长的时间都在了解各类基金政策、撰写申请、焦急等待中度过,然后是中了兴高采烈,不中则垂头丧气,这就是在追求的过程中失去了目标。
 
很多中西部院校的教师在网上抱怨,科研需要持续的探究,一旦中断可能难以为继或不能再跟上潮流。没科研项目就没有研究经费,连招个研究生都困难。如果不能持续获得项目,科研如何继续?
 
面对屡战屡败的局面,有网友自嘲说,本子是基金的一部分,基金是科研的一部分,科研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是我们的全部。这点洒脱很适合当前的年轻科研人员,对大多数人来说,科学研究只是份职业,它不是生活的全部。
 
最后,用徐志摩对待爱情态度的诗句送给目前备受熬煎的朋友们。
 
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人生之唯一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中国科学报》 (2012-08-15 A3 基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类脑脉冲大模型“瞬悉1.0”问世 油菜素内酯调控棉纤维伸长的机制
基因“开关”控制植物细胞器演化速度 研究实现常温氢气异裂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