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庆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7-24 5:54:56
选择字号:
生物肥料推广宜打“组合拳”

 
施用生物肥料的果树。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王庆
 
“大家都希望农业持续增产,但再施多少化肥,产量也不会再增加多少,化学肥料使用效率下降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所研究员范丙全一语道出了我国农业“八连增”背后的隐忧。
 
不仅如此,在增产的压力下,农田负荷过重而引发的土壤退化、干旱甚至荒漠化等问题也越发凸显。
 
生物肥料因此被寄予厚望。近年来,生物肥料也确实表现出了对提高化肥利用率、合理减少化肥施用量的显著作用。
 
然而,部分企业片面强调生物肥料对化学肥料的替代作用,夸大宣传,影响了生物肥料的科学推广与应用。
 
就此,多位业内人士希望通过《中国科学报》呼吁:避免片面强调生物肥料的替代作用,应注重生物肥料与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以及生物农药的融合,这样的“组合拳”当是生物肥料推广之道,亦是解决土壤退化、干旱加剧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增产靠化肥 化肥逼极限
 
“以前农业上大家都在讲‘增产靠化肥,治病靠农药’,化肥也确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在化肥的有效使用量几乎要达到极限。” 易健兴农(大连)生物制剂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明在肯定化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达了对化肥过度使用的担忧。
 
化肥被认为是现代农业的革命性发明,它使有限的土地产出了更多的粮食,化肥至今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
 
“没有化肥投入则意味没有高产,也就意味着粮食安全没有着落。这对我们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范丙全说。
 
然而,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的作用越来越小,而且片面追求高产也带来了土壤退化、干旱甚至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
 
长期和农业打交道的他对土地感情颇深:“我们对土地的掠夺太严重了。”
 
范丙全回忆,以前老家田地用不了多少化肥小麦亩产就能有800斤。现在亩产没有多少提高,化肥用量却成倍增加。
 
高明则表示,长期、大量、不合理地施用化肥,造成土壤当中有益微生物菌群和有益微量元素严重失调,有机质不断减少,进而导致土壤不断酸性化、板结化,土壤生产能力持续降低。
 
生物肥助解化肥之忧
 
为解化肥过度施用之困局,不少农业工作者将攻关重点放在了生物肥料的研发和推广之上。
 
简言之,生物肥料就是含有特定微生物活体的制品,通过其中所含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供给或改善植物营养,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生态环境。
 
高明解释说,在自然界中,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还原者,只有三者协调配合,才能形成生物圈的良性循环。微生物在其中不可或缺。而生物肥料可以补充对土壤和作物有益的微生物菌群。
 
据山西昌鑫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玉锁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合理使用生物肥料,能显著改良土壤,特别是对长期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的问题效果尤为明显。此外,对一些地区的碱性、酸性偏重的土壤也能较好地修复。
 
对于生物肥料为何可以起到这种作用,高明表示,生物肥料中的微生物一方面可以作为化肥“暂存库”减少化肥流失;另一方面可以分解土壤矿物和有机物,为植物提供更为全面的营养,从而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同时,还能合成大量微生物多糖,这些物质均有利于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改变土壤板结状况。
 
此外,范丙全表示,生物肥料可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
 
“三个融合”施用理念
 
尽管生物肥料提高化肥利用率、合理减少化肥施用量的作用日益明显,但也有业内人士提醒:生物肥料不可能完全替代化肥的作用。
 
“一些企业对生物肥料夸大宣传,本来不能完全代替化肥,却偏偏说能代替。”范丙全指出,这对追求高产的农民来说是一种伤害,“现在农民知道生物肥料是好东西,但是一定要把生物肥料的功能、能解决哪些问题都讲清楚”。从长远来看,范丙全认为,片面夸大宣传也会对生物肥料推广不利。
 
“修复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营养元素、多种有益菌群、多种有益微量元素以及有机质,缺一不可。”高明表示,只有这样,土壤长期保育的良好条件才能形成,才能实现从源头改变。
 
他认为,生物肥料在推广施用过程中,应倡导“三个融合”的理念,即“将生物肥与有机肥融合,生物有机肥与化肥融合,生物农药与前两者融合”。
 
“生物肥料主要补充有益菌群,有机肥料用来补充有机质,与化学肥料配合使用,再加以环保、低毒的生物农药。”高明解释道。
 
他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合理地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以便尽快摆脱我国农业长期以来过分依赖化肥的局面,使生物有机肥与化肥的使用比由现在的1:9逐步地、科学地过渡到4:6甚至到5:5。
 
业内人士表示,若想早日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更多高效的生物肥料品种。
 
据统计,截至2011年8月,获得农业部正式登记的微生物肥料品种有621种,临时登记的品种有648种。而事实上,我国生物肥料的有效性和多样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微生物是非常脆弱的,容易受到化学肥料、农药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范丙全说。
 
高明表示,由于多年来在生物肥料开发方面投入不足,目前我国一些生物肥料产品还存在有效菌数不高、有效期短、由菌种多样化决定的产品功能多样性不足等问题,因此,生物肥料新品种的研发和产业化有待加强。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即将发布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生物肥料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国家将进一步“强化生物肥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中国科学报》 (2012-07-24 B1 生物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