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小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18 5:36:28
选择字号:
金融危机对传统经济理论的挑战

 
●研究经济却不研究创新,这就跟研究生物却不研究人体一样。
 
●经济学中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定律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财富都是老百姓一分钱一分钱创造出来的,经济学要研究财富的创造过程而非转移过程。
 
■许小年
 
对于金融危机的根源,学术界正在反思,但是反思得不够。在我看来,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就是对于过去几十年的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冲击。
 
要认真地批判凯恩斯主义
 
货币理论有两大学派,一个是凯恩斯学派,另一个是弗里德曼学派。两者分别代表国家干预主义与自由放任主义,对于货币政策的操作持完全不同的态度。
 
弗里德曼学派认为货币经济学应该基于市场规则来操作;而凯恩斯学派认为中央银行应根据经济的变化对未来作出预测,未雨绸缪。
 
凯恩斯主义认为,世界上有这样一帮人,跟大众不同,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经济发展势态,知道如何通过货币政策调节经济,这个群体就是中央银行,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被认为是这些人的领头羊。
 
格林斯潘是弗里德曼的学生,但实际上他的货币操作方法属于凯恩斯主义。在这个学派看来,经济运行像是自动化机械一样,可以沿着设计轨迹向前走。他们把物理学、工程学等自然科学中的研究成果搬到经济学上,想把经济学变为科学。
 
然而,从一开始,他们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因为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组成工程体系的是没有思维能力的机械零件,而经济系统是由人构建的。人和物的本质区别就是会思考,会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用工程问题的方法解决经济问题就注定了要失败。
 
他们对货币调控的结果就是大幅度偏离泰勒法则,泰勒法则是基于规则的货币政策。世界上最简单的货币政策规则就是弗里德曼的货币供应量每年增长3%,这是美国战后平均的GDP增长率,也就是要货币政策跟着GDP增长速度、跟着财富创造速度走,货币供应落后或者超过财富的创造速度都不好。
 
如果没有政府调控,价格就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会通过它发挥机制,实现资源配置。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坚决反对政府的操控,否则会带来更深层次的失衡。政府越干预,市场越往相反的方向走。
 
格林斯潘通过调整货币政策来操控市场,使市场偏离了泰勒法则。从2000年开始,美国进入减息周期。因为当年美国科技泡沫破灭,经济衰退,减息的目的是为了刺激投资和消费。
 
2001年,危险已经过去了,本来应该加息,但因为“9·11事件”对美国金融公司的总部基地华尔街造成严重冲击,使金融体系接近崩溃。
 
为此,格林斯潘赶紧采取打开贴现窗口,通过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无限制放贷的措施,并大幅度减息,把利率降到美国最低的水平,防止金融体系的崩溃。最后被伯南克开了“大炮”,降到了1%。
 
在当时的情况下,美联储做了正确的事情,但是错就错在如此低的利率维持了这么长的时间。在“9·11”之后,格林斯潘没有及时加息,导致货币流通泛滥,利率跌倒了地板上。从2004年开始,他连续17次加息,但为时已晚。
 
实际上,从2001年至2007年,美联储利率均偏离了泰勒规则,而且偏离得非常离谱,泰勒规则计算出的利率应该是3%,而当时美联储的利率只有1%,连续6年保持低利率,使货币流通泛滥。
 
钱多了就要找出路,于是这些资金就找到了房地产。房价收入比一要稳定,二是健康。从2001年开始,在美联储减息之后,房价就开始上升。超过了平均年收入的增长速度,形成美国战后历史上最大的泡沫。
 
2007年,房价收入比下来了。因为泡沫破裂,房地产市场崩溃,引起了一场金融海啸,从华尔街多家金融公司破产开始,把美国经济拖入衰退之中。
 
很多人认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华尔街,是华尔街过度贪婪制造了金融泡沫,政府仅仅错在监管不到位,有失察的责任。
 
事实上,如果华尔街是一个“罪犯”,那么最多只是一个“从犯”,“主犯”是美联储。从2001年起,美联储执行了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投放了过多的货币,实体经济无法吸收造成货币过剩,导致金融泡沫。
 
全球化时代货币难分国界
 
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是5%,那就是萧条了。但过去几个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却高达5%,美国人都吓一跳。因为美国市场已经成熟,经济增长一般在1%~2%之间,但美国那么高的增长居然只是低通胀。
 
美联储拼命在劳动生产率上找原因,研究劳动生产率的数字,但是也没有明确的答案。谁也没有想到美国高增长低通胀跟中国有关。
 
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中国产品便潮水般地涌向发达国家,美国今天的消费品都是国外做的,他们的CPI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制造”。
 
在全球化时代,经济运行不是搞一国货币就能够决定的。格林斯潘没有预测到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他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就犯了大错误。由于是低通胀,所以没有加息,结果就是流通性发难。
 
现在没有全球统一货币,作为世界储备量最多的货币,美元的货币状况是根据美国的经济增长来决定的。因此,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在全球化时代,世界金融货币体系应如何建设?
 
全球化时代,经济已经不分国界了,所以货币也不应该分国界。只要全球化进程不停止,统一货币永远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是经济一体化所要求的。除非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可以开倒车,但是这不可能。
 
目前,在货币体系设计过程中,仅以中央银行一个大脑思考主要货币参量,是一件“不靠谱”的事情,因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同时,经济和工程系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系统,完全根据现有的经济运行模型走也“不靠谱”。
 
既然我们把握不好货币政策,何不守拙?老子讲“无为而治”。因为面对的问题太复杂,无为胜有为。
 
从短线来看,货币政策在各种会议上都主张回到固定规则,每个月清算一次泰勒公式,算完了定利率;中长期来看,必须思考全球化时代的货币金融体系,这是一个很长远的道路。
 
经济学应研究创新
 
由于经济学家变成工程师,没有领悟到经济学的核心。他们把经济运行的模型做得很漂亮,就像微观经济学中的“完美竞争”法则一样,但是实际经济运行却不可能完全按照这个模型走。
 
事实上,完美竞争根本不存在。市场上的所有供货商不可能做到产品一致,掌握的信息相同、拥有相同的技术以及同样自由进入和离开市场的权利。
 
真正对竞争作出深入阐述的是经济学奥地利学派的哈耶克。他认为真正的竞争就是效率,市场经济的游戏是创新,而不是完美竞争。
 
今天的世界跟完美竞争的理论正好相反。iPhone的发明跟完美竞争没有任何关系,是创新。研究经济却不研究创新,这就跟研究生物却不研究人体一样。
 
奥地利学派在创新上作出的贡献,至今无人可及。它认为,失业是经济运行所固有的特征,不可能把失业率降到零,而是降到自然失业率;不是把利率降到最低,而是降到自然利息率。
 
货币政策不是促使经济平衡的稳定器,而是发生器和放大器,中央银行长期操纵利率,偏离自然利息率,就会造成资源配置错位,导致经济衰退,必然在短期的稳定或繁荣之后,进入更大的危机。
 
由于货币政策是经济波动之源,欲稳定经济必先稳定货币,欲稳定货币必须基于规则。奥地利学派与弗里德曼学派在这一点上是殊途同归。
 
战后,全球金融危机在发生之前都有一段增发货币所引起的繁荣,各国没有例外。正如弗里德曼所说,货币政策就像拴着气球的一根绳子,可以把经济拉下来,但是没有办法把它送上去。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进入减息周期,带来日本资本市场10年的繁荣。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崩溃,于是实施宽松货币政策,采取了零利率的办法。2006年,利率有所恢复,但是最近又降成零利率。但是,“折腾”了一圈,日本经济仍没有起色。
 
美国进行了两轮量化宽松,大量购入政府债券,投放货币,刺激投资与消费,但是仅仅在资本市场上有所反映,实体经济却不见反应。由于商业信贷活动还没有恢复,美联储所投放的货币,并没有变成家庭所需要的按揭贷款。大量现金被美国商业银行“窖藏”,而没有流到实体经济中,导致货币政策失灵。
 
美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没有修复,就不可能有正常的贷款需求,这是一个非常规的原因,银行要到这些情况完全恢复以后才能够放贷。否则,中央银行再发“票子”也没用,不会变成实体经济的信贷。
 
本世纪以来,美国经济的繁荣在相当程度上是用贷款支撑的。由于“寅吃卯粮”,美国全国按揭贷款比重从75%上升到危机最高峰105%,但是最终还要连本带息一块儿还。金融危机是一块大石头,压得他们把欠款吐到底,现在美国经济比欧洲好,因为他们的去杠杆化比较快。
 
重新思考危机的原因,经济研究应该是从政策研究转向实体经济,政策研究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经济学中最基本和最简单的定律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财富都是老百姓一分钱一分钱创造出来的,经济学要研究财富的创造过程而非转移过程。
 
(作者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12-06-18 B3 观点)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修复珊瑚礁,守望“珊瑚海” 研究发现气溶胶对雾霾有减轻作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只看物种丰富度,可行吗? 秦岭发现大型真菌新物种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