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晶晶 冯丽妃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5 5:49:40
选择字号:
警惕美白化妆品暗藏汞“杀手”

 
■本报实习生 张晶晶 记者 冯丽妃
 
近日,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接待了一位愁眉不展的女患者。
 
这位患者刚刚怀孕3个多月。对于盼望得子的她来说,这本是喜从天降。然而,让她和丈夫懊恼不已的是,在孕检中发现,她的尿汞检测数值一直居高不下。
 
隐形健康杀手
 
原来,这位患者一直以来都在某美容院接受护理,由于所使用产品汞含量超标引发慢性汞中毒。
 
“汞一旦进入人体之后,可以说是无可阻拦的,易于透过血脑屏障和胎盘屏障,迅速弥散到各个器官组织。”郝凤桐说。
 
如果母体汞含量超标,可能造成胎儿体内汞含量超标,影响子代健康。而为了把“毒”排出体外,母体在服药过程中可能导致胎儿畸形。
 
“夫妇二人好不容易有了孩子,现在发现可能有问题,每次检查都在我这儿掉眼泪。”郝凤桐惋惜地说。
 
对于许多患者来说,化妆品汞含量超标所引发的慢性汞中毒早期的表现类似于神经衰弱,表现为头晕、头痛、失眠、多梦等。
 
若继续发展,则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思维和性情,性格可能变得比较焦虑、极端,患者变得比较脆弱、易怒。“有点类似女性更年期症状。”郝凤桐说。
 
如果再发展下去,就会出现汞性震颤,多始于手指,然后波及舌、眼睑,甚至出现四肢疼痛,严重者会影响其生活、工作质量,甚至于肾脏病变。
 
而汞一旦流入人体后很难清除,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及持续污染。“女性使用含汞化妆品后抚摸孩子,或给家人准备食物时,都非常容易将汞扩散。”郝凤桐说。
 
据了解,1996年美墨边境地区居民因使用一种增白化妆品而发生汞中毒,美国FDA(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检测发现该产品中含有6%~10%的氯化亚汞,而接触者均为女性。
 
在对71例使用者的尿标本检测中,57人尿汞水平超过0.02毫克/升;患者的丈夫、子女等非直接使用者的18份尿标本中有9份尿汞超过0.02毫克/升。
 
与此同时,郝凤桐表示,在他执业30多年中,从未遇到一例男性化妆品中毒患者。
 
使用美白产品须定期检测
 
“美白产品中添加汞,便宜、有效、快捷,若不是有毒,汞类堪称完美的美白剂。”左岸女人网创始人、资深护肤专家冰寒表示。
 
人体皮肤的白皙程度,取决于皮肤中黑色素含量。据了解,汞可以抑制皮肤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合成过程,进而抑制黑色素形成,具备“剂量—效应”关系。
 
作为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汞的特殊理化性状使其具有易挥发特性。金属汞主要以蒸汽形式经呼吸道吸收,而汞的盐类及有机汞可以经过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
 
前些时候,达尔问自然求知社和国际消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网络(IPEN)联合国内多家环保组织,从北京、重庆、东莞等十个城市随机抽取477件美白、祛斑产品,对其中重金属含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23%的化妆品汞含量超标,部分超标上万倍,超标产品包括露兰姬娜特效美白祛斑系列、藏药祛斑美容套装等。
 
“我们近几年来在东南亚国家进行了化妆品重金属含量的检测,结果不容乐观。特别是在菲律宾,出现了母亲使用含汞化妆品导致孩子出现汞中毒的案例。”IPEN高级顾问Joseph DiGangi博士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然而,由于化妆品引发的汞中毒初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在就诊初期并不会想到是汞中毒。
 
记者在对患者进行采访时发现,公司白领中易出现群体中毒现象,因为她们经常互相推荐、共同使用某种产品或去同一家美容院接受护理。而许多患者都是遇到某个医生猜测可能是汞中毒,最终才到中毒医学科治疗。
 
与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女性对白皙皮肤的追求不同,欧美等国女性护肤专柜里很难看到美白产品的踪影。
 
“她们本来就是白种人,并且西方文化中,被太阳晒成棕色的肌肤才是健康、富有的象征。”一位在美欧各国工作、旅行多年的谷姓女士在采访中表示。
 
郝凤桐强调,经常使用美白祛斑产品,一定要定期进行体内汞含量检查,特别是孕龄妇女。
 
“汞中毒是有根治方法的,重点是患者要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汞中毒。检测方法也很简单,作一个尿检就可以,费用只要100多块。”郝凤桐说。
 
《中国科学报》 (2012-06-05 A4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