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贡晓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1 6:26:2
选择字号:
周叔弢:毕生访求善本古籍

青年周叔弢,1910年摄。

 
周景良在天津图书馆参观父亲捐赠的图书。
 
■本报实习生 贡晓丽
 
周叔弢原名明扬,后改名暹,字叔弢。安徽至德(今安徽东至县)人。周叔弢早年经商,解放后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1950年,他曾任天津市副市长,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还是文物古籍收藏家,民族文化的保护者。
 
不久前,周叔弢哲嗣周景良在北京图书馆古籍馆作了回忆其父周叔弢的专题讲座。
 
周叔弢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人生中,以毕生精力访求善本古籍,收藏宏富,至精至善。晚年更将全部藏书无私地捐献给国家,他的高风亮节、爱国精神,永远令世人深深景仰。
 
寻访父亲的足迹
 
2007年,周景良应天津图书馆邀请,到天津图书馆把父亲周叔弢捐献的书详尽参观了一遍,忆起父亲生前的活动和作为,周景良深受感动,对父亲一生的藏书事迹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为了释放这份情感,周景良撰著了《丁亥观书笔记》,起初只是表达对父亲的怀念,自行打印了60份馈赠亲友,后经朋友推荐到中华书局,很快就出版了,周景良说这是他没有想到的。
 
周景良看到的藏品是周叔弢分别于1955年和1981年捐赠给天津图书馆的清代善本、古印经、敦煌卷子以及名人书画。这些书籍中有周叔弢先生亲手校对、批注的书,有善本书籍的影刻和影印本,有各种古玺印和今人的印谱等等。《丁亥观书笔记》就是周景良此次观书过程的记录,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周叔弢爱书、读书、选书、校书、刻书、献书等方方面面。
 
周叔弢在1917年26岁时廉价购得了清代皇家书库“天禄琳琅”旧藏的宋本《寒山子集》,自此,他便穷一生精力、财力,以收集善本古籍为终生职志。
 
爱书之切
 
周景良回忆其父亲收书之严格,基本依据以下几条:1.刻本周完,尽力求全,很多卷的书要凑成套往往要花很多年来收集,而且价格也会越来越高。2.印刷精湛,字体好,初印的书最好,墨量均匀,没有晕染。3.书大都有出处,有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的散失与重聚都值得记载。4.只收正经的经史书目,不要杂书,小说戏剧等书目门类不在收书范围。5.不仅重视宋元旧本,对抄本、校本也很重视。例如周叔弢所藏的明成化元年吴宽手抄的《山海经》,其书法摹苏东坡,内容书法,堪称双绝。
 
周叔弢的古籍善本收藏既富且精,周景良说其父已经不把它们当做私藏玩物对待,而是思想重心都放在了书本本身,切实为书本命运考虑,为了给这些书一个安稳的归宿,不至于子孙几代之后散失掉,所以有了捐书的举动。
 
周叔弢本人有语:“捐书之时,何尝没有不舍之意,又曾打算留一两部自己玩赏;但想既然捐书,贵在彻底,留下一两部又如何挑选,所以全数捐出,一本不留。”
 
重读父亲
 
天津观书的经历使周景良感慨良多:“天津图书馆居然按照这些书在我家的样子依旧放在大书箱中,唤起我很多青少年时的回忆,使我对父亲的认识更加深刻。”周景良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父亲校勘的古书,被父亲的目录校勘功底所折服。周叔弢对古书版本的认识之深刻,校勘学问之丰富都是周景良没有想到的。
 
周景良还不知道的一点是父亲会刻印章。周景良十三四岁的时候对印章很感兴趣,父亲便把自己的刻刀送给他,还示范指导如何操作,当时周景良都没有反应过来原来父亲是会刻印章的。之前只知道父亲收藏了很多古玺印,而看过父亲对印章的讨论文章及自刻的成品之后,周景良又发感慨:父亲在这方面的鉴赏研究水平之高也是我没有想到的。
 
周叔弢收藏、研究善本,但不局限于仅读这些书。周景良记得小时候家里的现代印刷品也有很多,文学书、哲学书、莎士比亚、弗洛伊德,甚至《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这种当时的禁书都有。周景良总结自己的父亲是一个思想开阔,但不会走歪门邪道的人。其父作风正派,不被世俗所影响,抽鸦片、娶姨太太这些当时很流行的社会风尚,其父是绝不沾染的。“父亲的品质与作风都在言传身教、零零碎碎的生活中体现,真正的例子我是举不出来的。”周景良说道。
 
周景良认为父亲“算是一个见识很广的文化人”。周景良的兄长形容父亲“知识渊博、为人正派、心胸开朗、待人诚恳、洁身自好”。历史学家来新夏则评价周叔弢说:“他虽然地位高、又富有,但是既无官气,又无商气,看起来温文尔雅,完全像个老书生。”
 
《中国科学报》 (2012-06-01 B3 生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