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6-1 5:42:34
选择字号:
比尔·布莱森 与《万物简史》“少儿版”

 
《万物简史》(少儿彩绘版),[英]比尔·布莱森著,接力出版社出版
 
■星河
 
手头有一本初版于2005年2月、篇幅长达40万字的《万物简史》,从版权页上得知,及至2007年3月,该书就已印行12万册!——即便是对这样一本各学科大综合的优秀科普图书来说,这一发行量也实属惊人。
 
相比于《万物简史》“成人版”来说,《万物简史》“少儿版”自然浅显了许多。首先它删减了字数(仅25万字),因而信息量自然会少一些;但它额外增加了大量的图片(估计达到了近50%),使得版面更加轻松活泼,更容易吸引少儿读者的注意力。而且通篇阅读下来,感觉十分顺畅,至少对孩子来说如此——无论他原来喜欢还是不喜欢科学,都应该有兴趣深入阅读下去。
 
在《万物简史》“少儿版”出版之前,接力出版社的编辑陈邕请我帮忙润色语言,我马上爽快地答应了。即便就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而言,我对这种科普图书也是百看不厌;而“少儿版”的译者和责编,又恰是当年“成人版”的两名译者。
 
开始出版社担心的是,原来直译的译本力求准确,孩子在阅读时有可能产生生涩之感。但在我认真通读全书之后,发现原译者的文字鲜活生动,不需要也不应该作太大的改动,否则难免伤及原意,这样对作者、译者和读者都显得不够尊重。
 
但我还是对译文作了一些技术性处理,并仔细阅读和修改了两遍。我进行修改的原则主要是:将一些长句尽量处理为短句,并将更多的转折词删除;此外让语言尽量显得有趣活泼一些。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小读者在阅读时更加轻松愉快。
 
在《万物简史》“少儿版”出版之后,有记者为此采访我,感觉润色后的文字有些“京味”,并询问是否是我的原因。其实不然。记者所谓的“京味”,可能是指那些儿音,其实在这点上,我所做的恰恰是“收”而不是“放”。不知道原译者是哪里人,但他好像格外喜欢使用儿音,甚至感觉有些泛滥——诸如“这儿”“那儿”之类原本应该使用,“有点儿”等处其实可用可不用,而“这些事儿”之类其实没必要使用。在这些地方我都尽量作了处理。
 
此外我还做了一些工作,随便举出一例,比如破折号与感叹号的问题。文中使用破折号过多,我明白这是原译者在处理欧化长从句时的方式,但对于少儿读者可能不太适合,因此我把其中很多破折号去掉,采用直接叙述的方式;而对于有些难以直接叙述的,则改为括号形式,反正它们的作用完全相同。
 
另外译者很少使用感叹号,估计也是因为英文原文鲜少使用,但考虑到有些地方的语气,我将其中一些句号改成了感叹号。
 
既然是帮出版社审阅,也就顺便做了一些校对工作,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我提请编辑注意单位问题——文中出现了很多“公斤”、“公里”等单位,现在都应统一使用“千克”、“千米”等译名;更大的问题是还有很多英制单位,我相信原文如是,但建议酌情处理一下,因为这类单位对少儿读者来说毫无意义;而那些有关地点距离的举例(比如“从伦敦到巴黎那么远”之类),对于知识面不够宽的孩子也同样没有意义。
 
因为我自己也从事科普创作,所以对一些极为明显的错误和容易产生歧义的译法就直接改了,这种地方很少,而且我也相信自己的知识和判断。但还有些不能确定之处(可能是译文的问题,也可能是原文的问题),大概有那么十来条,专门注出请编辑再与译者核对。和我见到出版的成书之后,发现那些地方编辑都一一进行了勘误和校改。
 
关于《万物简史》“少儿版”,其实我就做了这么点工作。最后我对记者说:“假如你把阅读时的有趣活泼归功于我,我觉得我也可以笑纳一小部分,毕竟我也做了一点工作,但主要功绩还应归于原译者。这不是谦虚。”
 
不妨顺便说说有趣的原作者——
 
首先是他的国籍。同是《万物简史》,“成人版”的作者国籍标注为“美”,“少儿版”的作者国籍标注为“英”。原来,比尔·布莱森(Bill Bryson)1951年生于美国爱荷华州,21岁起开始四处游历;1973年到达英国,两年后娶妻生子,并于1977年定居伦敦。他曾为报社工作,后干脆成为自由撰稿人。而在1995年,比尔·布莱森又举家迁回美国。
 
比尔·布莱森写有大量旅游散文,被《泰晤士报》誉为“目前活在世上的最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不过他自己倒是不以为然;因为他认为真正的旅行家都应该栖息野外,而自己却总是住进旅馆。
 
此外他的兴趣广泛,还著有《烦难辞典》、《母语》、《美国制造》等语言学图书,其中轶事连连,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地介绍了英语知识。
 
《中国科学报》 (2012-06-01 B2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