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专家”丛书插图——盘足龙
赵闯,我国唯一一位以复原古生物画为职业的专职画家,21岁时的作品就登上了英国《自然》杂志封面。一位从小痴迷于恐龙的人,做着与恐龙相关的事,把兴趣和职业结合得天衣无缝的画家,这样看待自己的创作:把兴趣当成事业做会枯燥无聊吗?很多人这样说,但我没觉得,因为——
■本报实习生 贡晓丽
近日,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恐龙专家”科普丛书,可谓是对恐龙迷们的一个巨大馈赠。丛书中的每一张图片都是科学的复原图片,完全根据物种的化石所创作。
这种复原画的意义在于能够综合科学的方法和艺术的感染力,来表现我们肉眼以及摄影技术无法捕捉的自然万物的神态,能够再现已经消逝的万物,能够用艺术家的创造再现科学事件的原理。而科学画的创作,不仅为科学家的研究提供了佐证,也为广大公众提供了赏心悦目的艺术品。“恐龙专家”丛书中的全部科学复原画,都是由赵闯一个人独立完成的。
“恐龙专家”丛书的撰文作者杨杨给予了赵闯很高的评价,同时还透露了赵闯的作画之神速:“一幅高质量的复原画一般画家需要2到3个星期完成,但是赵闯仅用一个小时就能画完,也没有特殊的绘图软件,就是Photoshop和手绘工具,刚开始大家都觉得很神奇。”
有史以来最壮丽的生命
谈起跟恐龙的缘分,27岁的赵闯回忆起了童年时对恐龙的“一见钟情”:“第一次看到恐龙是在一本外国画报上,一只霸王龙张牙舞爪的,很威风,于是就学着画,那时候我才7岁……”从此赵闯跟恐龙结下了不解之缘,画笔一拿就是20年。
杨杨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会被从来没见过的动物震撼以至于被“俘获”,那是因为恐龙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壮丽的生命!他们做这套书的意图就是把这种壮丽展示给读者。杨杨还表示,这套丛书的文字风格借鉴了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昆虫记》,以动物的感官写他们的故事,精确科学地描绘动物,力求图片和文字都极具艺术感染力。
《恐龙专家:植食恐龙深度解密(上)》的封面是一只归途中的马门溪龙,身后浓重的积雨云披着金黄炫目的色彩,红光里一切都变得柔和而又坚固,这只恐龙或许在张望远处的那片森林,寻思着今晚可以舒服地避雨过夜了……像这种饱含情绪的图片在书中比比皆是,这也是“恐龙专家”丛书不同于其他动物科普书的特点:更优美,更轻松,更故事化。
怎么保证所画的是符合当时情景的?赵闯笑答:“根据恐龙出土的地貌特征和那个时期的气候特点,大陆内部和海边出土的恐龙肯定背景不一样。还有哪种植物在恐龙那个时代是不存在的都要清楚,不然就容易张冠李戴。”
“它得能活着”
当被问及画恐龙的经过和难处,赵闯坦言很多人都有这个疑问,恐龙是怎么画出来的?赵闯谦虚地把成绩归功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中国古动物馆的学者们:“我只是利用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化石从出土到整理清洗组装,是很复杂很专业的工作,都是学者们研究总结出来这类恐龙的特点后,我再照着画。”
接下来的创作过程就凭画家的绘画技巧和科学功底了,赵闯有着自己作画的步骤和程序:第一步是了解恐龙的骨骼,化石清理出来进行整理归类后,他要先看这只恐龙的骨头有多大,个头有多高,再看牙的形状,判断它吃肉还是吃草。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骨骼框架图,然后参照现在的鸟类或爬行类动物给它补上肌肉,长了肉的恐龙就基本能看出它的体貌形态了。
构架骨骼之后的工作是给恐龙覆上皮肤,这十分考验画家对恐龙种类的了解程度,哪一类恐龙长毛,哪一类恐龙长鳞片,都要了熟于心。
“一般鸭嘴类恐龙长六角形的小鳞片,虚骨龙类恐龙长毛。”赵闯介绍道。至于颜色,世界上目前能确定颜色的恐龙只有四五种,现在大多数恐龙只有骨架,皮肤都腐化没有了,颜色很难判断,赵闯只能参考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及对动物进化规律的推测。
考古学家发现玛君颅龙头部血管比较浅而且集中,赵闯就把一大块红斑放在了玛君颅龙的额头,“血管浅肤色应该是偏暗红的,就像人害羞了脸会红一样,这就是合理想象的成分”,谈到画恐龙的份内事儿,赵闯打开了话匣子。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田洺给予赵闯很多帮助,田洺对动物进化规律总结为:肉食动物偏红色,素食动物偏绿色。
赵闯在画恐龙的时候除了遵循这个原则之外,还通过观察总结了一套自成体系的作画规律:体形较大的动物一般颜色比较灰,不会太鲜艳,体形小的动物一般会色彩亮丽,这跟它所处的环境有关系;在森林里的动物一般长细碎的斑点,因为阳光透过树叶洒在地上的就是点状斑纹,动物长出斑纹就是对环境的适应,有了这种保护色就不会被其他动物发现;体形较长或者长颈的恐龙身上一般有较大的花纹,目的是扩大身体轮廓,让别的动物看不出它是什么,比如现在的长颈鹿脖子上斑点就很大,蟒蛇身上的菱形斑纹也很大;肉食性恐龙色彩比较多,这也是借鉴现代动物的一般特性,比如老虎就色彩斑斓……
“创作的工作就是把理论点都结合到恐龙身上,统一和谐,其实最大的指导思想就是我觉得它长成这样能活着!就这么简单。”
在科学复原画中探寻恐龙
5月28日,荣获“国家动漫精品工程”的系列丛书“恐龙专家”正式上市,它首次展现了超过500张极具艺术感染力的古生物复原作品,历史性地介绍了近500种恐龙的体态特征及生活习性等,这样的规模和数量在恐龙科普图书中尚属首次。日前,“恐龙专家”系列丛书在中国古动物馆举行了新书发布会。
“恐龙专家”系列丛书共10册,将科普知识融入充满故事性、画面感的语言当中,用艺术表现力极强的作品,科学再现了亿万年前恐龙、海龙、翼龙的生存场景,让读者走入了一个真实的中生代世界。中国古动物馆副馆长张平作为发布会主持人首先对图书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周忠和则对画家赵闯表示了钦佩,他介绍说,赵闯的画作近10年来一直在各种科学读物上发表,学术界对赵闯的关注由来已久,现在这些科学复原画已经引起了公众的兴趣,为科学成果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科学的传播需要把科学知识和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需要更多优秀艺术家来从事这项工作,周忠和为有赵闯、杨杨等这些主动虚心学习科学知识,并致力于科普工作的年轻人感到高兴。
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田洺认为,这套丛书是把科学成果反馈给社会的一个很好方式。在各个国家进行的儿童对科普图书种类的喜爱程度调查中,恐龙类图书一直名列前茅。如何把这种古代生物活生生地展现在公众面前,需要一些专门从事科学美术的画家来完成,赵闯就是这样的画家。
田洺认为,赵闯和杨杨虽然长期从事科普创作,却一直没有急于发表成果,这也为更专业更深入地进行科普工作打下了基础。
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许剑秋调侃赵闯之前大部分的画作都是“被出版”,现在这套丛书是赵闯主动的出版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据介绍,“恐龙专家”系列丛书是PNSO啄木鸟科学小组所进行的达尔文计划——生命美术工程科学美术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该计划是一项艺术家与科学家合作的、针对地球生命系统的美术创作课题,意图通过对地球古生物化石的严格复原和现生生物的细节呈现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将全球相关学科最前沿的科学观点,用先进的科学美术方法准确、完美地再现,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料。
此次“恐龙专家”中呈现的超过500张古生物复原作品,就是第一次以图书的形式对成果进行展现。而今后,达尔文计划还将陆续以图书的方式展现其研究成果,将更多的科学复原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贡晓丽)
《中国科学报》 (2012-06-01 B1 文化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