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培明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5-4 6:34:36
选择字号:
走进柏乡汉牡丹文化节

汉代牡丹

 
 
汉牡丹园郑培明摄
 
■本报记者 郑培明
 
汉牡丹是牡丹花中的活化石,已经传承了2000年之久,纯正的汉牡丹只有7株存活于世,她们就扎根在位于河北柏乡县城北5公里的北郝村弥陀寺内,现今在这里建立起了汉牡丹园。汉牡丹有三大独特魅力:一是同株异花。在一株汉牡丹上,能开出红色、白色、粉色等多种色彩的牡丹花。二是异地不活。就是除了河北柏乡县北郝村在其他地方种不活,日寇侵华时,曾想把汉牡丹移植到离鬼子据点近些的县城里,但汉牡丹矢志不移,到县城后就枯萎了。三是花开知国是。汉牡丹有灵气,相传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被王莽追杀,躲在弥陀寺内的汉牡丹花下逃过劫难,于是在此地举行了登基大典。1976年,一株汉牡丹在盛开红色花朵的同时开出了三朵白花,像是在哀悼当年去世的三位伟人。这些传说形成了独特的“汉牡丹文化”,已经被列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4月下旬至5月中旬,正是牡丹花开得最灿烂的季节。4月29日,首届“中国汉牡丹文化节”在河北柏乡县拉开了帷幕。这时走进柏乡的人们,不仅能目睹神奇的汉牡丹花,还会被汉牡丹园内种植的500多亩的牡丹花海所包围,更会被载歌载舞的节日气氛所感染。
 
清晨,牡丹神拜祭仪式就开始了,场面庄重,充满神秘色彩。首先是佛教大师为牡丹神祈福,随后由道教大师吟诵牡丹神拜祭文,最后是向牡丹神献舞,一派儒释道共通共融的祥和气氛。
 
首届“中国汉牡丹文化节”开幕式场面宏大,激情四射的“汉牡丹神韵”大型文艺表演博得阵阵掌声。开幕式上,柏乡县被授予“中国牡丹文化之乡”的称号,并颁发了 “中国牡丹文化研究基地”牌匾。
 
汉牡丹园内,新编音乐剧《牡丹仙子传奇》优美的旋律和感人的故事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回忆;“中国牡丹书画摄影展”上,那些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作品令观众叫好称绝,柏乡工笔画培训基地,带动了以工笔牡丹为主的文化产业,推出了一批深受大众青睐的艺术精品;琳琅满目的非遗展示、手工艺品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使众多游客驻足流连,为柏乡县博大精深的民间历史文化积淀而翘指称赞。在牡丹广场上,非遗项目招子鼓精彩表演、风情独具的广场秧歌和乡土民艺拉街表演,真是好不热闹。
 
走进柏乡汉牡丹文化节,老百姓有热闹看,专家们有学术研讨,包括来自洛阳、菏泽等地的3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柏乡,就汉牡丹文化价值与发展建言献策。首届“中国汉牡丹文化节”在柏乡举办,除了因为有千年汉牡丹,还因为柏乡县小里村仰韶文化遗址的科学发掘,揭示了柏乡区域6000多年的文化历史。从发现和出土的文物看,历朝历代没有间断,有反映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有光武帝时期的汉文化,有初唐时期的佛教文化,有反映宋神宗熙宁年间的“槐阳福镇”文化,以及明清近代文化。各种碑刻、石刻、石碣、石像等数百块,国家三级以上文物93件。被视为汉牡丹园镇园之宝的汉代断首石人、古鄗遗址、赵孟頫真迹三绝碑、千秋亭、刘秀登基,光武中兴、盛唐大佛等成为柏乡丰厚文化底蕴的代表瑰宝。特别是汉代石人和初唐崇光寺大石佛等珍宝级文物更是其中的精品。目前,在汉牡丹园西侧占地40余亩的崇光寺正在恢复重建之中。
 
柏乡县委书记冯秋梅介绍说,近几年来,柏乡县全力实施“文化立县、旅游活县、生态兴县、园区强县”四大战略,以打造“中国汉牡丹城”为突破口引领当地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举办 “中国汉牡丹文化节”就是为了充分挖掘、开发、保护汉牡丹文化资源,立足实现文化自强,加快建设全国文化名县。
 
千年神花汉牡丹已经成为了柏乡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在这张名片上,我还看到了中国科学院专家的身影,据柏乡的花农们说,为了使7株汉牡丹长得更壮实,最初不懂得科学培植的花农们听信了迷信办法,把7只刚出生的小猪分别埋在了7株汉牡丹下,以为这样既能为汉牡丹祈福,又能为汉牡丹增加营养,结果险些把汉牡丹烧死,在关键时刻当地政府请来了中国科学院的两位博士相救,经过两位博士的科学调理,才让汉牡丹重现了勃勃生机,开出了娇艳的花朵。
 
在科学与文化的推动下,五年之后,“中国汉牡丹城”将在柏乡拔地而起,成为京津的南花园,那时再到柏乡来,人们将会看到更加浩瀚的牡丹花海和盛开得像今天一样美丽的千年汉牡丹。
 
《中国科学报》 (2012-05-04 B4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生怎样快速融入学科圈子?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韦布观测到巨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