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天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6 7:3:16
选择字号:
日落太湖白 春来碧螺青

碧螺春茶园

 
 
洞庭山风光
 
■毛天宇
 
春雨如酥春茶青,又到了明前春茶上市的季节。一日闲游,我走进了太湖洞庭山的碧螺春茶山。春意盎然,满山苍翠,茶香百里。真是“入山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遥想清朝康熙皇帝南巡至太湖时喝到碧螺春茶后赞不绝口,钦定茶名为“碧螺春”。从此,洞庭山的碧螺春世世代代供皇家享用,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名满天下。当时碧螺春之所以成为贡茶,除了香气逼人,还因为稀有珍贵。
 
洞庭山位于苏州古城西南40多公里的太湖之中,是太湖第一大岛,也是我国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岛屿。岛上的缥缈峰为太湖72峰之首。登巅俯视太湖,烟雾缭绕,茶山连绵,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还有石公山、林屋洞、罗汉寺、太湖梅园等名胜古迹。
 
如今走进太湖中的洞庭山,沿湖千余亩生态茶园,湿地生机勃勃,仿佛一幅天然水墨画映入眼帘。放眼眺望,千亩茶园,百里花香,数不清的蜜蜂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此,在这个弥漫着花香的茶园里和勤劳的茶农一起采摘,聊茶品茶,真是心旷神怡。茶农说,今年的碧螺春,突出一个“绿”字,除了碧绿,更包含了 “有机”。每到夜晚,在碧螺春茶园,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绿色生物链”。做大有机茶园,使碧螺春品牌声名远播,已经成为当地茶农的共识。
 
洞庭山碧螺春的外观形状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俗称为“满身毛,铜丝条,银绿隐翠”。洞庭山的吴裕泰碧螺春茶园是名副其实的花果之乡,枇杷、杨梅和青梅等果树间作于郁郁葱葱的茶树间,果树冬天为茶树遮蔽霜雪,夏天又为细嫩的芽叶遮挡骄阳,常年生长在一起的茶树与果树枝丫相伴,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造就了洞庭碧螺春茶独特的天然花果芳香。
 
为了保护好碧螺春的母亲湖——太湖,人们精心呵护着环太湖沿线的原始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认为,生态环境是最大的生产力,保护太湖是保护财富而不是包袱!我国是个产茶大国,世界好茶看中国,中国好茶看碧螺。碧螺春茶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活化石,现在人们喝的碧螺春与唐代茶圣陆羽喝的碧螺春品质是一样的,因为碧螺春是单传,魅力就在于“原汁原味”。
 
洞庭碧螺春独特的优势撩拨着人们对极品好茶的向往。当你喝上一杯正宗碧螺春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了这清明透亮的茶汤中包含着茶农的辛苦劳作。清晨天才蒙蒙亮,茶山上便有人开始采茶了。茶农说:“采茶时云彩多一点少一点、太阳光强一点弱一点,细微的天气变化对于产出的茶叶品质的影响就不是一点点。”清晨采摘的碧螺春最为珍贵,一个技艺熟练的采茶女一个早晨摘下来的青叶也不过是一二两。炒制500克特级碧螺春,需要7.4万颗芽头,历史上曾有一斤干茶达到9万颗左右芽头的极品!可见茶叶之幼嫩,采摘功夫之深。上好的洞庭山碧螺春需要上午采、下午拣、晚上炒,所有的工序都在一天之内完成,才能保证茶叶的鲜嫩和香气。
 
洞庭山碧螺春的冲泡方法与众不同,要先注水,后投茶,叫“上投法”。而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泡茶水温以80℃为宜,随着嫩芽茶叶徐徐沉入杯底,瞬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展开的碧螺春芽叶仿佛天上的翠云浮动,经过三四分钟,芽叶全部展开,碧玉色的茶汤和翠绿的芽叶交相辉映,浓浓的茶香夹杂着独特的花果香气扑面而来,醉人心脾。
 
春天走进太湖洞庭山,既赏美景又品碧螺,真是人生偷得半日闲,品茶之季在于春。
 
《中国科学报》 (2012-04-06 B4 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