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彦良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4-6 7:3:16
选择字号:
全球化真的错了吗
 
■徐彦良
 
20世纪是高速变化的世纪,当初麦克卢汉在他那本名作《理解媒介》中提出地球村理论时,并未引起学界的注意,但就短短数十年间,地球村成为了现实,不仅如此,全球化甚至成为了一种神话般的存在,彷佛预示着一个大同世界即将到来。
 
然而,好景不长,接连爆发的数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又一下子把人们逼到了绝望的边缘,全球化突然从众人的宠儿沦为众矢之的,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很多人开始动摇了,怀疑全球化是否是一个正确选择,它是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火车头,还是把人们推向痛苦深渊的掘墓人?
 
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罗德里克给出他的回答,在《全球化的悖论》中他运用了大量真实的案例试图澄清这个问题,他认为全球化本身并没有错,真正导致各种负面结果的其实正是我们本身,我们用了错误的方法来推动全球化,同时还因为盲目追求而使全球化的程度超出了限度。此外,各国情况千差万别,但不少地方却以为只有一种全球化的模式,而硬套别国的“成功经验”,最终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作者反对盲目推崇全球化,因为这样会导致某个国家,乃至地区的经济危机无限放大,最终演变成无法收拾的世界性灾难。有意思的是,在1997年金融风暴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夕,作者都发表文章提出警告,也因此使不少学者以为他是反对和质疑全球化的人。但事实上,罗德里克教授是全球化的忠实支持者,他认为盲目抵制全球化只会强化国家间的贸易壁垒,对各国的发展毫无好处。在书中,他通过丰富的例子去告诉我们,需要怎样的全球化?如何去推行全球化?他认为各个国家必须根据自身的国情,选择合适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推动全球化。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出全球化的优势,推行全球化时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能过度推行。
 
在全球化进程已无法逆转的今天,对以改革开放为基本国策的中国而言,如何利用好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应对好各种挑战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广大迫切为中国寻找发展路向的人们而言,这本书中的经验和论点无疑是富有参考价值。
 
《中国科学报》 (2012-04-06 B2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