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明明
3月13日,阳光普照,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将于今天闭幕。
人民大会堂前,没有了两会开幕时的围追堵截,委员、记者,以及工作人员们其乐融融,纷纷合影留念。
五年一任的政协委员们即将届满,而除了轻松和不舍外,在他们心中更多的还是期盼。
“经过认真调研的提案交上去了,现在我就盼着能有一个满意答复,为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贡献一份力量。”一位“农口”的政协委员对记者说。
不仅是他,参加两会的每一位“农口”委员又何尝不是背负着中国几亿农民的希望来到这里,为了“三农”,为了中国的未来,建言献策,共商国是。
农业是立国之本。今年政协会议共收到提案6069件,涉及“三农”问题的提案有236件。
在这些提案中,加强农田水利、提高耕地质量、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增加农民收入、整治农村环境、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内容,直指我国当前面临的核心“三农”问题。
新时期、新问题,新期盼。
“农民有新‘九盼’。”来自河南的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用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表达了农民的心声:一盼粮食“九连增”、二盼进城扎下根、三盼土地不强征、四盼收入再提升、五盼技术送上门、六盼有病能看成、七盼养老有保障、八盼校车放心乘、九盼乡村环境美。
经过多地调研,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胡旭晟总结道:“粮食要继续增收,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根本之道。”
作为政协闭幕的压轴之戏,“三农”问题被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会议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强农富农惠农政策力度,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9时30分,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闭幕。
虽然会议结束了,外地的委员们也即将离开北京,但他们的心已经留在了这里。这里,有他们的期盼。
“作为政协委员,我们将继续集中精力,围绕中央和地方重大课题积极建言献策。”已历任三界全国政协委员的广西梧州市政协副主席陈澄波如是说。
《中国科学报》 (2012-03-14 A2 两会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