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袁训来等科研人员,近期对产自安徽休宁埃迪卡拉纪的“蓝田生物群”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这一特殊埋藏的生物群为多细胞生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带来了新的启示。相关成果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科学通报》杂志上。
据介绍,蓝田生物群位于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保存在埃迪卡拉纪早期蓝田组的黑色页岩中,是已知最古老的复杂宏体生物群。该生物群既包含了扇状、丛状生长的海藻,也有具触手和类似肠道特征、形态可与现代腔肠动物相比较的后生动物。
此次最新研究发现,微体真核生物在新元古代大冰期结束后迅速演化出宏体形态,它们底栖固着生活在较深水的安静环境中。也许,早期多细胞生物形态复杂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产生与有性繁殖方式和世代交替现象的出现紧密相关。研究同时表示,该时期海洋水体复杂多变的氧化—还原条件,很可能是蓝田生物群繁盛和特殊埋藏的重要原因。(闫洁)
《中国科学报》 (2012-12-20 第4版 综合)